[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式插件后盖及插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6407.8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超;王春芝;韩光杰;陶莹;史正玉;张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6 | 分类号: | H01R13/56;H01R13/5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尚世浩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插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旋转式插件后盖及插件,包括后盖本体及限位螺母;后盖本体及限位螺母均与插件尾部螺纹连接;后盖本体为L型弯管,在后盖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在后盖本体设置有内螺纹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凸起结构;限位螺母包括多边形螺母及圆柱形螺母;多边形螺母与圆柱形螺母连接为一体结构。本技术方案的后盖通过限位螺母及后盖本体的配合,能够实现后盖本体与插件之间在任意角度方向上的固定,能够实现任意车型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器插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旋转式插件后盖及插件。
背景技术
汽车插件是汽车线束中的重要零部件,插件尾部的导线防护对汽车线束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汽车插件尾部一般不进行防护,或部分插件采用橡胶、塑料类防护套的方式予以防护,应用插件防护套后,插件尾部出线方向一定,不可调整。除非更换另一方向的护套。
汽车插件尾部导线电线裸露,易受到外界锐物损伤,且缺少固定,容易晃动,导致与其他钣金件干涉磨损,引发安全隐患。少数针对插件尾部的导线防护效果差。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插件尾部导线无防护结构示意图,整车存在各种振动,导线会受到向外的拉力,此拉力最终作用于插件本体,长时间情况下,极易引起导线从插件内挣脱。
图2为插件尾部有塑料盖的结构示意图,后盖朝向单一,不可进行360度调整,不能满足不同车型出线方向不同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旋转式插件后盖及插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插件尾部没有有效防护或导线出线方向不可调整,不能适应不同车型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旋转式插件后盖,包括后盖本体及限位螺母;所述后盖本体及所述限位螺母均与插件尾部螺纹连接;
所述后盖本体为L型弯管,在所述后盖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后盖本体设置有内螺纹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凸起结构;
所述限位螺母包括多边形螺母及圆柱形螺母;所述多边形螺母与所述圆柱形螺母连接为一体结构。
所述后盖本体包括连接部、锥形部、直管部及弯管部;所述连接部,所述锥形部,所述直管部及所述弯管部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
所述内螺纹及所述凸起结构均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直管部的外径及所述弯管部的外径。
所述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弯管部的内径。
所述多边形螺母的外接圆直径与所述圆柱形螺母的外径相等。
在所述圆柱形螺母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一种插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可旋转式插件后盖,还包括插件,在所述插件的尾部设置有外螺纹;可旋转式插件后盖与所述插件尾部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的后盖通过限位螺母及后盖本体的配合,能够实现后盖本体与插件之间在任意角度方向上的固定,能够实现任意车型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插件尾部导线无防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插件尾部有塑料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旋转式插件后盖示意图;
图4为限位螺母后视图;
图5为可旋转式插件后盖与插件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6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带导线夹紧结构的插件后盖
- 下一篇:核桃油杂质板框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