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装置测试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8461.6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5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由冰全;张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接头 缸体 出油口 传感器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 连接管路 连接结构 装置测试 侧向 本实用新型 密封效果好 液压传感器 安装调整 安装方式 过油通孔 技术要点 一端密封 依次连接 占用空间 过油孔 铜垫圈 直接头 街头 | ||
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装置测试连接结构,它包括有缸体及缸体出油口,连接管路,其技术要点是:在缸体出油口与连接管路之间依次连接有环形接头、直接头,该环形接头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环形接头内侧的过油通孔与缸体出油口相连通;在直接头上还设有侧向过油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直街头、环形接头和铜垫圈组合的安装方式,因此具有占用空间小,密封效果好,传感器角度可360度旋转安装调整,方便、快速的实现液压传感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装置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密封效果且便于调整安装角度的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装置测试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系统是用以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以停驶的汽车在原地(包括在斜坡上)驻留不动的机构,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是汽车安全行驶的保障,所以在汽车开发阶段必须对制动系统进行测试。目前大部分汽车采用液压制动系统。针对液压制动系统,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装置测试连接结构,普遍采用三通连接结构,这种连接方式,密封效果较差,而占用空间大,液压传感器安装角度不可调整,且安装、拆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密封效果且便于调整安装角度的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装置测试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装置测试连接结构,它包括有缸体及缸体出油口,连接管路,其特征是:在缸体出油口与连接管路之间依次连接有环形接头、直接头,该环形接头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环形接头内侧的过油通孔与缸体出油口相连通;在直接头上还设有侧向过油孔。
本结构还包括:在缸体出油口与环形接头、环形接头与直接头以及环形接头与传感器之间均设置有铜垫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直街头、环形接头和铜垫圈组合的安装方式,因此具有占用空间小,密封效果好,传感器角度可360度旋转安装调整,方便、快速的实现液压传感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展开示意简图;
图2是图1中直接头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环形接头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安装后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主要附图说明:1、连接管路;2、直接头;3、铜垫圈;4、环形接头;5、缸体;6、传感器;7、缸体出油口;8、过油孔;9、侧向过油孔;10、密封结构;11、过油通孔。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由图1-4所示,图中的5为缸体,7为缸体出油口,1为连接管路,在缸体出油口7与连接管路1之间依次连接有环形接头4、直接头2,该环形接头4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传感器6,该传感器6通过环形接头4内侧的过油通孔11与缸体出油口7相连通;在直接头2上还设有侧向过油孔9。
在缸体出油口7与环形接头4、环形接头4与直接头2以及环形接头4与传感器6之间均设置有铜垫圈3。另外,过油孔8为直接头内侧的通孔,分别与缸体出油口7及连接管路相连通。
图2示意性给出直接头内部结构,包含密封结构10、过油孔8及侧向过油孔9。图3示意性给出环形接头内部结构,包含过油孔11。
直接头2一端与连接管路1相连,通过密封结构10实现密封。
当管路1密封形式变更,仅更换直接头2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84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