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静脉采血乳胶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0266.7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6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魏长云;胡英莉;史冬雷;李玉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42/10 | 分类号: | A61B42/10;A61B5/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套本体 触摸 乳胶手套 静脉采血 一次性 医护 本实用新型 食指 患者皮肤 快速查找 食指指肚 血管位置 周向设置 感染率 开口处 敏感度 针刺伤 触碰 传染病 外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降低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后传染病的感染率、确保快速查找血管位置的一次性静脉采血乳胶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的食指的上部开设有触摸孔,医护人员的食指指肚能够由所述触摸孔伸向所述手套本体的外部;所述触摸孔的周向设置有衬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静脉采血乳胶手套,在手套本体的食指处开设了触摸孔,医护人员通过该触摸孔可以直接触碰患者皮肤,提高敏感度,又可以保证医护人员受到普通乳胶手套相应的保护;在触摸孔周向设计了衬垫,可以提高手套本体开口处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静脉采血乳胶手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静脉采血是医疗场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医院最常见的一项有创性护理操作。采血流程是从取下护针帽、静脉穿刺、留样、拔针直至将采血针置人锐器盒,每一步都有被针刺伤的危险。其中不可避免的会为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布鲁氏杆菌、甲肝、戊肝、梅毒甚至H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静脉采血。在加强护士职业防范措施中有研究表明只需0.004ml的带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指的是为患者抽完血的针误扎在操作者的皮肤内)。而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5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在操作时戴手套,这样可以避免血液污染护士皮肤黏膜和降低了由针刺伤而发生的感染。
静脉采血时,面对扎止血带仍然看不清血管的,要用食指去触摸,摸到血管快速按压做一标记,按标记快速进针,成功率高。但是,由于戴手套触摸血管时食指对血管的敏感度降低,摸的时间会延长,血管走向找不准,造成操作速度减慢,甚至导致穿刺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降低医护人员因发生针刺伤而受伤感染、确保快速准确查找血管位置的一次性静脉采血乳胶手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次性静脉采血乳胶手套,包括:
手套本体;
所述手套本体的食指的上部开设有触摸孔,医护人员的食指指肚能够由所述触摸孔伸向所述手套本体的外部;
所述触摸孔的周向设置有衬垫。
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孔靠近所述手套本体的食指的上端设置,且所述触摸孔的上边缘与所述手套本体的食指的上端部之间预留有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衬垫为分体式结构,其沿所述手套本体的食指的长度方向分别包括置于上部的上衬垫、以及置于所述下部并与所述上衬垫连接的下衬垫;
所述下衬垫为包裹于所述触摸孔下部四周的乳胶垫圈;
所述上衬垫包括置于所述手套本体外侧的第一上衬垫、以及置于所述手套本体内侧的第二上衬垫,所述第一上衬垫、手套本体、第二上衬垫复合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衬垫与所述手套本体通过胶固定、或所述下衬垫复合于所述手套本体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衬垫的厚度不大于所述第二上衬垫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衬垫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二上衬垫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静脉采血乳胶手套,在手套本体的食指处开设了触摸孔,医护人员通过该触摸孔可以直接触碰患者皮肤,提高敏感度,又可以起到保护医护人员的作用;
在触摸孔周向设计了衬垫,可以提高手套本体开口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0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手术吸烟控光导光管
- 下一篇:一种无菌干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