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0723.2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1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响荣;李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高科环保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8 | 分类号: | H01H7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旦华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温州市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单元 通孔 断路器 并列设置 连接装置 穿过 导体 导体通道 进线 本实用新型 导体电连接 导电结构 简单安全 接线方式 连接端子 同一位置 第一端 电连接 布线 弯折 出线 整齐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连接装置,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连接单元,每个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本体,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每一所述第一通孔适合不同的导体穿过;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与断路器的对应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第一端,与穿过其中一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导体电连接的第二端;并列设置的所述连接单元上同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形成供所述导体穿过的导体通道。在使用时将若干连接单元并列设置的连接到断路器上,通过侧进线的方式不同的导线依次穿过每个所述连接单元上的第一通孔所形成的导体通道,所有的导线均布置在该连接装置内,布线整齐,导线不需要像目前采用的直接正面进线、出线的方式而弯折、拨线,接线方式简单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工程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断路器与电源相连接时,一般采用电线连接或汇流排连接。采用电线连接时,导线需要经过弯折、剥线才能与断路器的端子连接,接线方式复杂,当不同极数的多个断路器连接同一火线或零线时,需要多条电线才能将多个断路器连接,接线更加繁琐,且线路增多,使得检修难度增大;采用汇流排连接时,汇流排需要向厂家定制,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同极数的多个断路器同时与电源的同一火线或零线连接时不方便接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方便断路器与电源连接的断路器连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连接装置,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连接单元,每个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每一所述第一通孔适合不同的导体穿过;
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与断路器的对应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第一端,与穿过其中一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导体电连接的第二端;
并列设置的所述连接单元上同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形成供所述导体穿过的导体通道。
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本体上至少设置一排。
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一排,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本体上均匀分布。
所述导体为绝缘皮导线,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导电件,配合结构,以及与所述配合结构配合可刺破所述绝缘皮导线的绝缘皮与所述绝缘皮导线的金属线芯电连接的刺破结构,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刺破结构电连接,所述刺破结构形成所述第二端,所述绝缘皮导线设于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刺破结构之间,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刺破结构之间距离缩短时,所述刺破结构刺破所述绝缘皮导线与所述金属线芯电连接。
所述配合结构包括
导体安装腔,上表面设有螺纹孔,所述导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导体安装腔内;
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导体安装腔发生转动;
螺杆,外径与所述螺纹孔内径相匹配,穿过所述螺纹孔,在转动时可带动所述导体安装腔向靠近所述刺破结构或远离所述刺破结构方向运动,且向靠近所述刺破结构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导线挤压所述刺破结构。
所述刺破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导电件上的可将所述绝缘皮刺破的锯齿,且所述锯齿处于所述导体安装腔内。
所述本体包括设有所述第一通孔的主体板,以及与所述主体板垂直的侧板,所述侧板设有若干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第一通孔一一设置,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转动所述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高科环保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高科环保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0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