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磁悬浮系统的电磁道岔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1230.0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3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彭国宏;芦逸云;王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菲创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轨道 轨道 磁悬浮系统 主轨道 道岔 本实用新型 磁悬浮列车 电源连接 线路转换 移动轨道 运行稳定 控制器 列车 转换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磁悬浮系统的电磁道岔,包括轨道;轨道包括主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分别通过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二电磁轨道和第一电磁轨道与主轨道连接;第一电磁轨道和第二电磁轨道均与控制器和电源连接。本装置可在不移动轨道的情况下,快速有效的完成磁悬浮列车线路的转换,并且,列车在线路转换过程运行稳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悬浮轨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磁悬浮系统的电磁道岔。
背景技术
磁悬浮列车作为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系统,因其耗能低、速度快、安全便捷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而道岔是有轨交通实现线路转换不可或缺的设备。由于磁悬浮列车运行速度快,通过现有有轨交通中的机械道岔进行线路转换时,会存在道岔更换不及时,而引起的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磁悬浮系统的电磁道岔,可有效解决现有机械道岔在与磁悬浮列车配合时,存在道岔更换不及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用于磁悬浮系统的电磁道岔,包括轨道;轨道包括主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分别通过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二电磁轨道和第一电磁轨道与主轨道连接;第一电磁轨道和第二电磁轨道均与控制器和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主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材质均为永磁轨道;永磁轨道包括第一铁磁性块材设置于第一铁磁性块材两侧的若干永磁体,且相对永磁体之间N极相对。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轨道和第二电磁轨道的尺寸均大于主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轨道和第二电磁轨道均包括第二铁磁性块材,以及相对设置于第二铁磁性块材两侧的若干与控制器和电源连接的电磁线圈,且相对电磁线圈之间N极相对。
进一步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电磁道岔,在无需移动轨道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线圈与电源的连通,使电磁线圈的磁场与永磁轨道的磁场耦合,即可快速有效的实现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的线路转换,节省了相应的基础建设费用、移动永磁轨道的运行费用和机械磨损带来的维护费用,经济性好,同时,第一电磁轨道和第二电磁轨道内线圈分部均匀,磁场均匀性好,进行线路转换时,可保证列车稳定运行。
通过设置N极相对的电磁线圈,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有效的提升第二铁磁性块材的磁场强度,以达到和永磁轨道磁场耦合的目的,保证磁悬浮列车在进行线路转换时的稳定性。
由于第一电磁轨道和第二电磁轨道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相同大小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因此,第一电磁轨道和第二电磁轨道的尺寸需要大于主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以使第一电磁轨道和第二电磁轨道产生的磁场强度与主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因磁场强度不一致引起的磁悬浮列车无法转换线路和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永磁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轨道;2、第一轨道;3、第二轨道;4、第一电磁轨道;5、第二电磁轨道;6、永磁体;7、第一铁磁性块材;8、第二铁磁性块材;9、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菲创能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菲创能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1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道口自动扳道机
- 下一篇:一种LED信号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