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配电中心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5403.6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韬;谈竹奎;袁旭峰;刘斌;班国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7/22;H02H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配电 中心 保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配电中心保护系统,它包括中压直流中心控制单元,低压交流保护装置、低压直流保护装置、电力电子保护装置、并网点保护装置、高压直流保护装置及中压直流中心控制单元通过网络互联;解决了传统配电网保护仅针对采用以供方主导、单向辐射状供电为主设计下无法适用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的要求等技术问题,有效提升城市配电网接纳清洁能源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配电中心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直流配电网主要有中压直流配电网和低压直流配电网两种形式。其中,中压直流配电网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低压直流配电网则较为成熟。传统配电网网络拓扑结构、自动化系统及开关设备,难以从本质上改变配电网系统级的不可控性,不能适应多元电力供应方式。传统配电网采用以供方主导、单向辐射状供电为主的运行模式,且保护系统的设计也是基于此设计的。
为此,利用先进电力电子技术,提高配电网的系统可控性,将单辐射供电模式转化为闭环供电模式,提高对高密度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整体提高配电网的设备利用效率、转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是未来中压配电网发展的方向。直流配电中心即为闭环供电模式;但这种供电模式下,传统的保护将无法适用于多种电压等级多种电源类型的接入方式和配电方式下线路及设备的系统性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直流配电中心保护系统;以解决柔性互联闭环运行配电系统多种电压等级多种电源类型的接入方式和配电方式下线路及设备的系统性保护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配电中心保护系统,它包括中压直流中心控制单元,低压交流保护装置、低压直流保护装置、电力电子保护装置、并网点保护装置、高压直流保护装置及中压直流中心控制单元通过网络互联。
所述网络为遵循IEC 61850/GOOSE的网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种电压等级多种电源类型的接入方式和配电方式下线路及设备的系统性保护,解决了传统配电网保护仅针对采用以供方主导、单向辐射状供电为主设计下无法适用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的要求等技术问题,有效提升城市配电网接纳清洁能源能力。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直流配电中心保护系统,它包括中压直流中心控制单元,低压交流保护装置、低压直流保护装置、电力电子保护装置、并网点保护装置、高压直流保护装置及中压直流中心控制单元通过网络互联。
所述网络为遵循IEC 61850/GOOSE的网络。
低压交流保护装置通过交流微电网实际电气量采集与控制实现交流微电网的保护;低压直流保护装置通过直流微电网实际电气量采集与控制实现直流微电网的保护;并网点保护装置通过并网点实际电气量采集与控制实现并网点的保护;电力电子保护装置与多电平换流器(MMC)和直流变压器(DBA)实现MMC和DBA的保护;高压直流保护装置通过直流母线各馈线实际电气量采集与控制实现高压直流母线的保护。
所述高压直流保护装置与中压直流中心控制单元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总体的协调调度,实现保护与控制的交互,并通过高压直流保护装置与交流保护装置、低压直流保护装置并网保护装置和电力电子保护装置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综合的保护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5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动型拦污栅
- 下一篇:一种型材加工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