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坐标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01193.7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1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先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恒弘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2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谢建;王莎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坐标 测量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坐标测量仪,属于测量仪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坐标测量仪,解决现有设备对工件摆放有偏差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立柱一、立柱二,立柱一、立柱二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套设有探测臂,所述探测臂相对于横梁垂直设置且所述探测臂可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探测臂内设置有驱动活塞,所述驱动活塞的活动端可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驱动活塞的活动端设置有探测头,所述底座与平台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平台水平的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三坐标测量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坐标测量仪。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为了判断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常常需要对产品尺寸、形状进行测量,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测量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最原始的方式是只凭经验肉眼判断,发展到后来的利用直尺、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再到后来使用二次元投影仪等。目前较为先进的测量工具是三坐标测量仪,三坐标测量仪是在一个六面体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表现几何形状、长度及圆周分度等测量能力的仪器。三坐标测量仪可在竖直、水平、前后三个相互垂直的导轨上移动,每个移动方向上装有探测器,此探测器以接触或非接触等方式感应被测产品的位置数值,然后将感应到的数值传递到后台处理设备,三坐标测量仪测量过程中的位移测量数据经数据处理器或计算机设备计算,得出产品的形状位置尺寸,从而判断出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工件时,首先需要将工件摆正,使其相对于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台保持水平。但是现有定位方式是由人工直接摆放,如果测量台不平,这样往往存在偏差,导致测量精度出现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坐标测量仪,解决现有设备对工件摆放有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坐标测量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立柱一、立柱二,立柱一、立柱二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套设有探测臂,所述探测臂相对于横梁垂直设置且所述探测臂可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探测臂内设置有驱动活塞,所述驱动活塞的活动端可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驱动活塞的活动端设置有探测头,所述底座与平台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平台水平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机架、T形支撑架、L形支撑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机架包括立板和底部机架,立板上设有连接件,第一气缸的缸体与连接件铰接,第一气缸的输出轴铰接T形支撑架a端,T形支撑架中部铰接于底部支架的中部,第二气缸的缸体顶部铰接T形支撑架b端,第二气缸的输出轴铰接L形支撑架A端,L形支撑架中部铰接于底部支架的端部,平台底部一侧焊接有固定杆,平台底部另一侧铰接有活动杆,固定杆的端部铰接T形支撑架c端,活动杆的端部铰接L形支撑架B端。
进一步地,底部机架、T形支撑架、L形支撑架、固定杆、活动杆均设有两组。
进一步地,T形支撑架b端到T形支撑架中部的长度与L形支撑架A端到L形支撑架中部的长度相同,T形支撑架c端到T形支撑架中部的长度与L形支撑架B端到L形支撑架中部的长度相同;固定杆与活动杆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可移动底座,可移动底座包括底板,底板底部设置有四根支柱,每根支柱底端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有万向轮,万向轮上还设置有锁紧机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恒弘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绵阳恒弘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1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窑炉用氮氧化物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线缆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