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04816.6 | 申请日: | 2017-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3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许秀荣;陈庆捷;许雅莉;罗俊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特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其包括散热器本体、循环水室、循环油室和电控装置,散热器本体、循环水室和循环油室分别固设在车架上,散热器本体包括通过散热器壳体依次固定的第一散热器本体和第二散热器本体,循环水室、循环油室分别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与第一、第二散热器本体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第一、第二散热器本体上部分别设置有可调风冷清扫机构,循环水室、循环油室内部还分别设置有实时检测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冷、油冷和可控风冷三种组合方式的散热器,避免了大功率发动机出现短暂或局部过热现象,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同时,实现了对散热器实时检测提醒和表面灰尘杂物清扫功能,提高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即便在农村汽车也很常见,其中,汽车散热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常采用水冷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发动机或者电动机长时间工作而出现过热、燃烧等故障问题,保证汽车正常行驶;然而,水冷式散热已不能满足现在汽车发动机大功率的散热要求,而且功能单一、散热效率慢,常常导致发动机出现短暂过热或者局部过热现象。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多功能散热器,通过采用循环水室与第一散热器本体水冷和循环油室与第二散热器本体油冷以及电控装置控制可调风冷清扫机构风冷三种组合方式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散热部分,解决了发动机出现短暂或局部过热、散热效率低问题,具有实现对散热器本体表面灰尘杂物清扫、对循环水室和循环油室内液位、温度以及流量的实时监控,起到实时提醒作用,提高散热器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其包括散热器本体,还包括循环水室、循环油室和电控装置,所述散热器本体、循环水室和循环油室分别固设在车架上,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通过散热器壳体依次固定的第一散热器本体和第二散热器本体,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本体底部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循环水室、循环油室对应连接,所述循环水室、循环油室还分别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本体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本体上部分别设置有可调风冷清扫机构,所述循环水室、循环油室内部还分别设置有实时检测机构,所述可调风冷清扫机构和实时检测机构分别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
上述装置中,所述可调风冷清扫机构包括导轨副、滑动支架、驱动电机、风扇和高压气泵,所述驱动电机、风扇和高压气泵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架上,所述高压气泵用于清理所述第一散热器本体和第二散热器本体表面的杂物,所述风扇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高压气泵分别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所述滑动支架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副上,所述导轨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本体上部。
上述装置中,所述实时检测机构包括流量检测阀、温度传感器和液位检测探针,所述流量检测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本体与循环水室之间、第二散热器本体与循环油室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和高低液位检测探针分别设置在所述循环水室和循环油室内部,且所述流量检测阀、温度传感器和液位检测探针分别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
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散热器本体和第二散热器本体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本体包括进水散热滤管、出水散热滤管、多个散热横管、散热片和散热垫带,所述进水散热滤管和出水散热滤管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壳体两侧,多个所述散热横管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水散热滤管和出水散热滤管之间,且所述散热横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散热滤管、出水散热滤管相连接,所述散热垫带分别绕设在多个所述散热横管上,所述散热片铺设在所述进水散热滤管、出水散热滤管和多个散热横管表面上。
上述装置中,所述循环水室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用于过滤冷却液中杂物;所述风扇前端设置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分别指向所述第一散热器本体和第二散热器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特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特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48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栓冲压模具
- 下一篇:过流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