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绝缘芯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06447.4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9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马斌;方江;周曙琛;何利万;黄华亮;张栋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00 | 分类号: | H01B17/00;H0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7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芯棒 缓冲层 缠绕管 内芯棒 本实用新型 热固性材料 界面分离 包覆 芯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绝缘芯棒,该绝缘芯棒包括内芯棒、缓冲层和缠绕管,缓冲层包覆在内芯棒上,缓冲层由热固性材料形成,缠绕管套设在内芯棒上。本实用新型的绝缘芯棒,在绝缘芯棒中设置了缓冲层,该缓冲层可以解决内芯棒与缠绕管之间的界面分离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绝缘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绝缘芯棒。
背景技术
目前,支柱绝缘子在交、直流输电线路中起着支撑电力设备与电气绝缘的重要作用,是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广泛应用于电抗器、电容塔等设备。支柱复合绝缘子包括玻纤增强环氧芯棒、端部连接件、高温硫化硅橡胶伞裙。其中玻纤增强环氧芯棒是承担机械负荷的关键部件,需要具备足够的电气绝缘性能。
在电压等级较高的电力设备中,为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需选用较大直径芯棒,大直径芯棒多为拉挤芯棒经缠绕或树脂浇筑成型。作为内绝缘材料,支柱绝缘子芯体内需满足无裂纹间隙等要求,而目前的大直径芯棒,存在芯棒与缠绕层或浇筑料界面分离的问题,因此解决界面问题是高电压等级支柱绝缘子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常解决界面问题的方法是,在打磨粗糙的拉挤芯棒表面,刷涂偶联剂后再进行缠绕或者浇筑。但涂刷偶联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界面分离的问题,绝缘管固化后仍存在界面分离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芯棒,该绝缘芯棒设置缓冲层,该缓冲层可以解决内芯棒与缠绕管之间的界面分离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绝缘芯棒包括内芯棒、缓冲层和缠绕管,缓冲层包覆在内芯棒上,缠绕管缠绕于缓冲层上,该缓冲层由热固性材料形成。
上述绝缘芯棒,在内芯棒与缠绕管之间设置缓冲层,该缓冲层由热固性材料制成,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在绝缘芯棒受温度、应力作用的过程中,缓冲应力传递中形成的剪切应力,避免内芯棒与缠绕管之间的界面开裂。
其中,上述热固性材料为热固性聚酯材料。
其中,上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5毫米至2毫米。进一步地,上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毫米。
其中,上述缓冲层由浸渍胶黏剂的热固性材料形成。进一步地,上述胶黏剂为环氧树脂胶黏剂。
上述环氧树脂胶黏剂使得热固性材料能够与内芯棒和缠绕管均黏接良好,同时具备较低的弹性模量。
其中,上述内芯棒由一根芯棒构成。
其中,上述内芯棒包括第一芯棒和围绕在第一芯棒圆周布设的第二芯棒,第一芯棒和第二芯棒上均设置缓冲层。
上述第一芯棒和第二芯棒上均设置缓冲层,避免了第一芯棒和第二芯棒之间可能出现的界面分离问题。
其中,内芯棒由纤维拉挤成型。
其中,上述缠绕管由纤维缠绕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绝缘芯棒100沿径向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绝缘芯棒200沿径向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64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硫化生产线用吹干器
- 下一篇:一种防污闪高压悬式瓷绝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