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膝关节温针灸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09458.8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5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郭玲玲;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玲玲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孔板 孔板 针孔 本实用新型 膝关节 针灸 固定装置 插入孔 右孔板 中孔板 倾倒 开口 安全性能 极限位置 烫伤皮肤 销轴铰接 针体固定 中空结构 上端面 外侧面 下端面 左孔板 重合 内腔 齐平 针体 拉手 皮肤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温针灸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孔板、中孔板和右孔板,左、右孔板为方形,中孔板为弧形,三块孔板之间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三块孔板均为中空结构,其一侧开口,内孔板通过开口插入孔板内腔,所述三个孔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有位置对应的孔板针孔,内孔板上设有与孔板真空大小相同的内孔板针孔,内孔板插入孔板到达极限位置,内孔板针孔和孔板针孔重合,内孔板的外侧面与孔板的外侧面面齐平,内孔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内孔板拉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安全、灵活、方便的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膝关节进行针灸时,针体固定效果好,针体不会轻易倾倒烫伤皮肤,即使倾倒,也不会接触到皮肤,安全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温针灸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膝关节痛属于痹证的范畴,其治疗原则是祛风止痛,针灸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温针灸的效果更好,但是在膝关节进行温针灸时,也存在一些弊端,目前温针灸时采用艾绒加热和电加热,针体的重心靠上,膝关节部位特殊,针灸时针体呈放射状排列插在膝关节部位,倾斜角度较大时,针体非常容易倾倒,针体上端的温度较高,一旦倾倒容易烫伤皮肤,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膝关节部位进行温针灸时,针体容易倾倒,容易烫伤皮肤的缺陷,提供一种膝关节温针灸固定装置,温针灸时可以对针体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其脱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即一种膝关节温针灸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孔板、中孔板和右孔板,左、右孔板为方形,中孔板为弧形,三块孔板之间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三块孔板均为中空结构,其一侧开口,内孔板通过开口插入孔板内腔,所述三个孔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有位置对应的孔板针孔,内孔板上设有与孔板真空大小相同的内孔板针孔,内孔板插入孔板到达极限位置,内孔板针孔和孔板针孔重合,内孔板的外侧面与孔板的外侧面面齐平,内孔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内孔板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三块孔板铰接在一起,中孔板在中间,左、右孔板分别位于中孔板两侧,将左、右孔板向下旋转,可以形成一个梯形结构,将其罩在膝关节上方,即可对膝关节的上侧和左右两侧的针体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孔板针孔和内孔板针孔为针体外径的2-5倍,方便针体穿过,通过抽拉内孔板,可以缩小孔板针孔和内孔板针孔之间的间隙,达到固定针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内孔板和孔板内腔之间为过盈配合。即内孔板在抽拉时,是有一定的阻力的,防止内孔板轻易发生位移,造成针体固定效果不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可以通过在孔板上设置紧固螺栓的方式对内孔板进行定位。
针灸所用的针体一般都比较长,加热部位处于针体上端,针尖的温度不易控制,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左、中、右孔板和内孔板均为金属孔板,左、中、右孔板的下端面上设有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加热丝、温度传感器分布在孔和孔之间,左、中、右孔板的上端面设有与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的温度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放在在膝关节部位时,三块孔板尽可能贴近膝关节,因此其固定的是针体的下部,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接近针尖的温度,如果针尖温度较低,可以通过给加热丝(加热丝为低功率加热丝,温度不会太高)通电,对针体下部进行升温。
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金属材质,传热快,有助于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和给针体下部升温。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安全、灵活、方便的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膝关节进行针灸时,针体固定效果好,针体不会轻易倾倒烫伤皮肤,即使倾倒,也不会接触到皮肤,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玲玲,未经郭玲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9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