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双共轴同侧反转倾转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1488.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4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曾锐;周义;唐云宵;程靖;李洋;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芜湖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10 | 分类号: | B64C27/10;B64C27/32;B64D27/2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双共轴 反转 倾转旋翼 飞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双共轴同侧反转倾转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倾转主轴、可倾转机翼、设置于倾转主轴两端的旋翼短舱和为旋翼短舱提供电能的电池组,旋翼短舱包括同轴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位于旋翼短舱的同一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双共轴同侧反转倾转旋翼飞行器,采用双旋翼布局,在旋翼气动拉力上增大较为明显,在各种状态下大约增大18%~20%左右,提高了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同时利用电能作为能源,并利用双电机起飞和单电机巡航的动力配置方案,可解决倾转旋翼在起飞阶段较大功率的需求,巡航状态需求功率较低,增大航程和航时,也具有增大飞机有效载荷和减小污染保护环境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双共轴同侧反转倾转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融为一体的新型飞行器,有人形象地称其为空中“混血儿”,倾转旋翼机既具有普通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能力,又具有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高速巡航飞行的能力。
追溯历史,在上世纪60~80年代,美苏争霸进入了白热化,双方都在拼命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在苏联占领阿富汗的10年战争中,苏军米-24等现代战斗直升机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威猛无比的作战能力,给美国带来很强的震撼,美国提出要研制和装备更高速度和飞行能力的直升机,对抗苏联战斗直升机已占有的优势,他们选择了能够实现飞行速度上有更大突破的“倾转旋翼”横列双旋翼的结构设计,作为新的作战直升机的技术路线。
与传统直升机的结构相比,“倾转旋翼”采取了以倾转式浆盘的横列式双旋翼的结构,使得直升机的旋翼系统可以转90°,既能够让直升机垂直向上,又有使它具有类似飞机螺旋桨的前飞能力。当这种试验机试飞成功时,立刻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相比较于美国,国内对倾转旋翼机的研究起步较晚,乃至在10年前还处于概念研究阶段。研究发展了将近半个多世纪,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架成型的验证机。
目前,国内的倾转旋翼机飞行试验也仅体现在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上,可以承认国内在这项技术上是有进步的,但这些进步都是基础性的研究,距离倾转旋翼样机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电动飞机、新能源飞机等新型动力飞机的研发在整个航空圈内兴起,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电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电动飞行器的发展是飞行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双共轴同侧反转倾转旋翼飞行器,目的是提高飞行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电动双共轴同侧反转倾转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上的倾转主轴、设置于倾转主轴上的可倾转机翼、设置于倾转主轴两端的旋翼短舱和为旋翼短舱提供电能的电池组,所述旋翼短舱包括同轴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位于旋翼短舱的同一端。
所述旋翼短舱还包括用于产生使所述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转动的动力的旋翼驱动装置,旋翼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
所述旋翼驱动装置还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且与第一旋翼连接的旋翼内轴、可旋转的设置且与第二旋翼连接的旋翼外轴以及与所述电动、机旋翼内轴和旋翼外轴连接的传动机构,旋翼外轴套设于旋翼内轴上。
所述电动机设置两个。
所述的电动双共轴同侧反转倾转旋翼飞行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上的固定机翼,所述可倾转机翼位于固定机翼和所述旋翼短舱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双共轴同侧反转倾转旋翼飞行器,采用双旋翼布局,在旋翼气动拉力上增大较为明显,在各种状态下大约增大18%~20%左右,提高了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同时利用电能作为能源,并利用双电机起飞和单电机巡航的动力配置方案,可解决倾转旋翼在起飞阶段较大功率的需求,巡航状态需求功率较低,增大航程和航时,也具有增大飞机有效载荷和减小污染保护环境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芜湖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芜湖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1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压缩空气的沥青泵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健舒适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