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框架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3070.5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帆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框架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框架断路器。
背景技术
万能式断路器又称框架式断路器,是一种能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电路条件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机械开关电器,框架式断路器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的过载、欠电压、短路等,框架式断路器的保护外壳的使用有效的提高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性能。
然而传统的框架式断路器在安装拆卸过程中不方便,且容易造成螺丝丢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框架断路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拆卸方便的智能框架断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框架断路器,包括:外壳;两个第二固定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转轴、第二固定板、齿槽和销孔,所述转轴贯穿连接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外壳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外壳相对的一端设有所述齿槽,所述第二固定板背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所述销孔;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卡合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固定孔和两个卡板,两个所述卡板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卡板与所述齿槽啮合,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两个所述卡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所述固定孔;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贯穿连接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销孔;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连接于所述限位结构,且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结构贯穿连接于所述外壳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驱动杆,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限位块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按钮、限位块、限位槽、驱动杆、复位弹簧和销钉,所述外壳的内部从所述第二固定板至所述散热结构方向依次设有所述销钉、所述驱动杆、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按钮。
优选的,所述销钉贯穿于所述复位弹簧,且所述销钉贯穿于所述外壳延伸至所述销孔。
优选的,所述销钉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销钉与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按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设于两个所述按钮的顶端,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滑板和叶轮,所述滑板的底端固定于两个所述按钮,所述滑板的内部设有所述叶轮。
优选的,所述叶轮与所述滑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滑板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底端设有驱动弹簧,且所述驱动弹簧背离所述滑板的一端设有端盖。
优选的,所述端盖包括散热孔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卡合,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盖板,所述复位弹簧固定于所述滑板与所述盖板之间。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框架断路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框架断路器,两个所述卡板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所述卡板与所述齿槽啮合,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安装设备上,通过所述限位结构控制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位置,方便装置的固定及其拆卸,且不需要使用安装拆卸工具,提高了安装拆卸的工作效率,简化了操作步骤,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框架断路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的B-B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A-A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壳,2、第一固定结构,21、第一固定板,22、固定孔,23、卡板,3、散热结构,31、滑板,32、叶轮,4、第二固定结构,41、转轴,42、第二固定板,43、齿槽,44、销孔,5、端盖,51、散热孔,52、盖板,6、驱动弹簧,7、限位结构,71、按钮,72、限位块,73、限位槽,74、驱动杆,75、复位弹簧,76、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帆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凯帆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30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