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炉砌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5006.0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6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杜守虎;刘燕;赵松林;段伟;赵甲斌;王永;王玉刚;王子颖;包伟;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4 | 分类号: | C21C5/44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高强 |
地址: | 27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砌炉装置,包括转炉炉壳、炉外平台、安装在炉壳炉口处的炉口平台、以及设置在炉壳内部并与炉口平台吊接的炉内平台;在所述炉内平台与炉壳出钢口之间安装砌炉材料转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从出钢口部位进行砌炉材料倒入的方法进行砌炉作业,避免了余热锅炉移动段拆除作业部分,提高了砌炉效率,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因移动段拆除造成的设备损坏等隐患,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检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砌炉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转炉砌炉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是长流程炼钢环节的重要设备,其炉衬更换周期一般在10个月左右,转炉炉体结构主要包括活炉底结构及死炉底结构,针对于死炉底结构的砌筑,传统砌筑方法需要将余热锅炉移动段部位及活动烟罩移位,然后采用砌炉塔进行砌炉作业,砌炉时间长,检修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炉砌炉装置,采用从出钢口部位进行砌炉材料倒入的方法进行砌炉作业,避免了余热锅炉移动段拆除作业部分,提高了砌炉效率,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因移动段拆除造成的设备损坏等隐患,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检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转炉砌炉装置,包括转炉炉壳、炉外平台、安装在炉壳炉口处的炉口平台、以及设置在炉壳内部并与炉口平台吊接的炉内平台;在所述炉内平台与炉壳出钢口之间安装砌炉材料转送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炉口平台为井字架型结构。一方面方便炉口平台的固定,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炉口平台与炉内平台的吊接。
作为优选,所述炉内平台为两个且均为半圆形结构。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单独使用一个炉内平台或两个组合成一个圆形的平台进行使用,使用灵活,而且两个半圆形结构的炉内平台能够方便放入或拿出炉壳,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炉内平台与炉口平台之间的吊接具体通过手拉葫芦和吊具,在每个炉内平台上均安装至少两个吊环。吊环的存在方便吊具的吊扣。
作为优选,所述砌炉材料转送机构为槽钢或皮带输送机。
作为优选,所述砌炉材料转送机构的下端铰接在炉内平台上。可以保证砌炉材料转送机构的稳定性,避免因炉内平台高度调整导致砌炉材料转送机构的意外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炉外平台倚靠转炉炉壳外部的托圈搭建。可以提高炉外平台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本实用新型砌炉,采用从出钢口部位进行砌炉材料倒入的方法进行砌炉作业,避免了余热锅炉移动段拆除作业部分,提高了砌炉效率,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因移动段拆除造成的设备损坏等隐患,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炉内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炉壳,2、炉外平台,3、炉口平台,4、炉内平台,5、吊环,6、手拉葫芦,7、砌炉材料转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转炉炉壳1、炉外平台2、安装在炉壳1炉口处的炉口平台3、以及设置在炉壳1内部并与炉口平台3吊接的炉内平台4。
所述炉口平台3为井字架型结构,一方面方便炉口平台3的固定,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炉口平台3与炉内平台4的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5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生物医药科技的试管
- 下一篇:一种双孢菇培养土的混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