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陡坡生态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6370.9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0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宇;钟岚;和弦;杨正龙;黄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兆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9/02;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71099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经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装置 矩形框架 连接装置 生态修复系统 装置头部 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 生态绿化 可拆卸 限位孔 固设 位孔 下端 拼接 铺设 回收 植被 培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陡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至少四个两两相邻的陡坡稳定装置,设于所述陡坡稳定装置上的生态绿化池,以及连接装置;所述陡坡稳定装置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均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头部,以及固设于所述装置头部下端面的限位杆,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上分别至少有一个所述限位孔内穿设有所述限位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由多个陡坡稳定装置和连接装置拼接而成,可拆卸,在铺设时更加方便,节省人力,且在完成植被的培育后,还可以回收,节省物料,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陡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陡坡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陡坡坡面上少土、少水、而且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养分也逐渐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都较差,在自然状态下植物难以存活,植被生态体系逐渐恶化,且恢复也十分困难。为了提高环境质量,人们会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帮助植被生态体系的恢复。目前在护坡绿化上通常采用客土喷播、混凝土框格梁法、植被混凝土绿化等方法,但是,现有技术虽然能有效解决边坡不稳固的问题,但消耗的物料较多,投入的成本高,且在培育植被过程中,需要较多的人力去维护,才能保证植被的存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在陡坡种植植被,提高植被存活率,并节省物料和人工成本的陡坡生态修复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陡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至少四个两两相邻的陡坡稳定装置,设于所述陡坡稳定装置上的生态绿化池,以及连接装置;所述陡坡稳定装置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均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头部,以及固设于所述装置头部下端面的限位杆,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上分别至少有一个所述限位孔内穿设有所述限位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限位孔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均设有吸附件,所述装置头部下端面设有被吸附件,所述被吸附件与所述吸附件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吸附件、被吸附件均为磁铁或者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铁磁性金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装置头部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柱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装置头部上端面开设有输水孔,所述装置头部侧面设有至少四根与所述输水孔连通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分别延伸至四个两两相邻的所述陡坡稳定装置上的生态绿化池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陡坡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给水设备、电源,以及设于陡坡顶端的蓄水池,所述给水设备包括水泵和与所述水泵连接的水管,所述水泵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水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输出端由多根支管组成,所述支管与所述输水孔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生态绿化池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土基层、植被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陡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至少四个两两相邻的陡坡稳定装置,设于所述陡坡稳定装置上的生态绿化池,以及连接装置;所述陡坡稳定装置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均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头部,以及固设于所述装置头部下端面的限位杆,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上分别至少有一个所述限位孔内穿设有所述限位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由多个陡坡稳定装置和连接装置拼接而成,可拆卸,在铺设时更加方便,节省人力,且在完成植被的培育后,还可以回收,节省物料,降低成本。由于生态绿化池设置在陡坡稳定装置中,生态绿化池中的植被即可以被固定在陡坡上,实现在陡坡上的种植,而且,陡坡固定装置可以防止陡坡上的水土继续流失,保护植被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提高植被存活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兆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兆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63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前支撑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拱形骨架安装的胎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