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消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6608.8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0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于成龙;潘武义;高大勇;徐纲;龚建波;杨晓洁;陈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045 | 分类号: | F02C7/045;F02C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7 | 代理人: | 王中云;潘晋祥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音筒 高温气流 尾喷管 消音孔 引射筒 本实用新型 涡喷发动机 消音装置 频谱 喷出 引射 试车 超高频 声波 多次反射 高温气体 合理布局 高噪音 掺混 噪声 抵消 发动机 引入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消音装置,包括消音筒,还包括一端套射于所述发动机的尾喷管上、另一端位于所述消音筒的一端内以将所述尾喷管喷出的高温气流引射入所述消音筒内的引射筒,所述引射筒与消音筒之间形成有用于对所述高温气流产生二次引射作用的间隙以使引入所述消音筒内的所述高温气流掺混,所述消音筒的另一端开设有消音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局引射筒、消音筒和消音孔的位置关系和结构特征,使尾喷管喷出的高温气体所造成的高噪音声波在消音筒内进行多次反射抵消,同时部分高温气流经过消音孔时,喷气噪声的频谱就会移向高频或超高频,使频谱中的可听声成分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对人的干扰和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涡喷发动机在地面启动试验中,由于高温、高转速、高推力会产生高分贝噪音,给实验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造成耳聋的终身不可逆转的残疾,因此必须进行消音处理。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针对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实验中,往往添加消音装置,及匹配建造相应消音室,通过摄像头远程远程观察并操控我喷发动机。
然而现有技术中针对消音装置的技术较少,多数是针对发动机在使用状态时的消音作用,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519981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音设备,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装有一对扣板,所述的扣板上具有一组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中装有带微孔的消音筒,所述的消音筒之间的管间隙中充装有非金属吸音材料。该产品用于大型流体噪声消除,特别是航空发动机试验台、风洞试验台等大型设备的工作噪声削减。其在使用时消音原理为:含噪音的流体经过扣板的固定孔进入到众多的消声管中,通过消声管上面的数量众多的微孔将其分散到含有非常多微孔的非金属消声材料中去,通过三级分散,使噪音大部分消除。但上述技术方案针对流入流体引入至消声材料中,并未很好的对流体进行引流,无法使气流通畅从而更接近室外启动环境,然而在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实验中,是否满足模拟室外环境来进行的实验是一至关重要的条件。由此可见,能否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消音装置,以解决无法模拟室外启动环境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消音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消音装置,包括消音筒,还包括一端套射于所述发动机的尾喷管上、另一端位于所述消音筒的一端内以将所述尾喷管喷出的高温气流引射入所述消音筒内的引射筒,所述引射筒与消音筒之间形成有用于对所述高温气流产生二次引射作用的间隙以使引入所述消音筒内的所述高温气流掺混,所述消音筒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降低所述高温气流的流速以使所述高温气流引出的消音孔。
作为优选:所述消音筒套接于所述引射筒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所述引射筒套接于所述尾喷管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以便于所述高温气流引射入所述消音筒内并由所述消音孔部分引出。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消音孔均匀分布,且所述消音孔的直径为20~40mm,以便于所述高温气流由消音孔引出,且使声波于消音筒内经多次反射抵消。
作为优选:所述消音孔轴向设置有24排,位于同一轴向的每一排设置有40个。
作为优选:所述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消音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消音筒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消音筒形状相契合且与所述消音筒相接触的支撑台和用于支撑所述支撑台的台架。
作为优选:所述台架通过滑轨支撑所述支撑台以使所述支撑台沿所述消音筒的轴向上做间隙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包括多个沿所述消音筒的轴向排列的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6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