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旋流排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7108.6 | 申请日: | 2017-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9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鲁俊;李玉林;苏慧永;冯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鲁俊 |
主分类号: | F17D1/12 | 分类号: | F17D1/12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48000 山西省晋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排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积水排放技术,具体是一种气动旋流排水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巷道积水影响井下人员行走安全和妨碍井下作业顺利进行的问题。气动旋流排水器,包括竖直圆筒、水平圆板、真空输送机、浮球阀、排水管、进气管、输气管、万向滚轮;其中,竖直圆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敞口;水平圆板封盖于竖直圆筒的下端敞口,且水平圆板的轴线与竖直圆筒的轴线重合;水平圆板的板面中央贯通开设有进水孔;真空输送机安装于竖直圆筒的内腔;真空输送机的进料口朝下、出料口朝上;浮球阀安装于竖直圆筒的内腔;排水管呈L形;排水管的一端管口与真空输送机的出料口连通;排水管的另一端管口高于竖直圆筒的上端敞口。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井下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积水排放技术,具体是一种气动旋流排水器。
背景技术
井下作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例如顶板来水、降尘用水、其它作业用水等)的影响,巷道的坑洼处往往会形成大量积水,由此一方面影响井下人员的行走安全,另一方面妨碍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巷道积水排放装置,以解决巷道积水影响井下人员行走安全和妨碍井下作业顺利进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巷道积水影响井下人员行走安全和妨碍井下作业顺利进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气动旋流排水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气动旋流排水器,包括竖直圆筒、水平圆板、真空输送机、浮球阀、排水管、进气管、输气管、万向滚轮;其中,竖直圆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敞口;水平圆板封盖于竖直圆筒的下端敞口,且水平圆板的轴线与竖直圆筒的轴线重合;水平圆板的板面中央贯通开设有进水孔;真空输送机安装于竖直圆筒的内腔;真空输送机的进料口朝下、出料口朝上;浮球阀安装于竖直圆筒的内腔;排水管呈L形;排水管的一端管口与真空输送机的出料口连通;排水管的另一端管口高于竖直圆筒的上端敞口,且超出竖直圆筒的外侧壁;进气管的一端管口与浮球阀的进口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管口高于竖直圆筒的上端敞口;输气管的两端管口分别与浮球阀的出口和真空输送机的进气口连通;万向滚轮的数目为三个;三个万向滚轮均安装于水平圆板的下板面边缘,且三个万向滚轮围绕水平圆板的轴线等距排列。
工作时,进气管的另一端管口与压缩气源连通。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巷道的坑洼处形成积水时,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旋流排水器牵引至巷道的坑洼处,坑洼处的积水通过进水孔进入竖直圆筒的内腔,使得浮球阀的浮球漂浮于积水的水面上,由此使得浮球阀导通,从而使得压缩空气依次通过进气管、浮球阀、输气管进入真空输送机,进而使得真空输送机开始工作。在真空输送机的抽吸作用下,积水依次通过真空输送机、排水管向外排放。待积水排放完毕后,浮球阀的浮球进行回落,使得浮球阀关断,由此使得真空输送机停止工作,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基于上述过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旋流排水器通过采用全新结构,实现了快速、及时地排放巷道积水,由此一方面有效保证了井下人员的行走安全,另一方面有效保证了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巷道积水影响井下人员行走安全和妨碍井下作业顺利进行的问题,其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适用于井下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直圆筒,2-水平圆板,3-真空输送机,4-浮球阀,5-排水管,6-进气管,7-输气管,8-万向滚轮,9-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鲁俊,未经李鲁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71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片切割防掉片下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斜置V形密封结构双向承压的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