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铸模具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8662.6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7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茆敦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佳明压铸厂 |
主分类号: | B22D17/26 | 分类号: | B22D1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唐猛 |
地址: | 21121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螺纹杆 压铸模具 螺纹孔 滑杆 本实用新型 固定装置 内壁螺纹 底座 侧面 良品率 上表面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且第一滑杆位于第二滑杆的下方,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使得压铸模具生产的产品不会产生缝隙,解决了压铸模具生产的产品良品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铸模具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
目前市场上的压铸模具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压铸模具之间大多会产生缝隙,造生产的产品良品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固定装置,解决了生产的产品良品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且第一滑杆位于第二滑杆的下方,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块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铸模具本体,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一端开设有块槽,所述块槽的内壁活动镶嵌有插栓,所述插栓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转轮。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块以底座的正面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座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转轮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转轮以底座的正面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座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滑块上对应第二滑杆和第一滑杆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与第二滑杆和第一滑杆相适配的小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以滑块的水平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两个滑块的相对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在压铸模具时,转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推动滑块相中间移动直至压铸模具相挤压合并,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共同作用下,压铸模具可以无缝的挤压在一起,使得压铸模具生产的产品不会产生缝隙,解决了压铸模具生产的产品良品率不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使得在压铸模具时可以根据生产产品的不同来改变模具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模具的适用性,解决了模具应用不广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佳明压铸厂,未经南京佳明压铸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8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紧件压铸成型模具
- 下一篇:压铸模具锁模加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