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触点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9424.7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2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江新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新发 |
主分类号: | H01H47/00 | 分类号: | H01H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6 | 代理人: | 戴翔 |
地址: | 412200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触点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调触点接触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的应用进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触器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带负载的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化切换器,其作为重要的电气元件适用与各种场合,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近年来,接触器制造商的需求普遍体现在产品“小型化、低功耗、长寿命、高可靠”等方面,因此对于所配套的触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带动下,针对触头组件优化开展的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器的电寿命得到提高。众所周知,交流接触器的电寿命与切换负载条件、机械运动特性、工作环境气氛、触头组件等因素直接相关。
现有的接触器装置主要为机械式固定触点,即触点不可调节。该类接触器装置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I)机械式触点结构复杂,难于维护;(2)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低。(3)只能提供固定的触点模式(常开或常闭),如需要多种模式,需增加更多接触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触点接触器,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可通过开关调节接触器的触点模式,实现触点的电子可调。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可调触点接触器,包括接触器和电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分包括第一光耦合器、放大晶体管、拨动开关、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和放大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放大晶体管的发射极共同接地,所述放大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直流控制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直接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波动开关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波动开关的第三引脚直接与直流控制信号连接,所述波动开关的第二引脚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直接接地,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连接接触器的触点。
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为3V~48V。
优选的,所述直流控制信号的电压为3V~48V,频率在1000Hz以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0.3k~6k欧姆。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4k~60k欧姆。
优选的,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0.3k~6k欧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一种更简单的结构,将接触器体积进一步缩小。
2、提供开关电子调节接触器的触点模式,使单个接触器的功能更丰富。
3、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不必要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图2为图1组合后的多触点接触器触点调节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调触点接触器,包括接触器触点A1/A2和电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分包括第一光耦合器U1、放大晶体管Q1、拨动开关S1、第二光耦合器U2,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一引脚和放大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C与直流电源Vc1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二引脚与放大晶体管Q1的发射极共同接地,所述放大晶体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B与直流控制信号Vc2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三引脚直接与直流电源Vc1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四引脚与波动开关S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波动开关S1的第三引脚直接与直流控制信号Vc2连接,所述波动开关S1的第二引脚通过第三电阻R1与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二引脚直接接地,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连接接触器的触点A1、A2。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调触点接触器,直流电源Vc1供电时:
当波动开关S1选择第一引脚,电流通过第一电阻RC连通第一光耦合器U1,第一光耦合器U1此时为连通状态,电流通过波段开关S1的第一引脚,经过第三电阻R1接通第二光耦合器U2,此时第二光耦合器U2为接通状态,接触器的触点A1、A2为闭合状态,实现了触点常闭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新发,未经江新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9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PCB的品质追溯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产品全流程品质追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