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冷式中冷器集成进气歧管内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2226.6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6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丁蓉蓉;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歧管 中冷器 内腔结构 出气腔 冷却 水冷式中冷器 本实用新型 导流板结构 中冷器结构 挡板 结构保证 冷却效率 气体回流 凸台结构 新型水冷 进气腔 均匀性 配合处 热空气 最大化 窜气 防漏 冷器 内腔 式中 支管 燃烧 外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冷式中冷器集成进气歧管内腔结构,在进气腔设计导流板结构,保证气体均匀进入中冷器进行冷却;在进气歧管内腔与中冷器配合处,增加防漏流凸台结构,防止热空气未经中冷器冷却而进入出气腔;在中冷器结构和外部边界一定的情况下,在进气歧管的出气腔各支管之间增加挡板,防止气体回流形成窜气,影响燃烧一致性;通过上述结构保证气体温度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使中冷器的冷却效率利用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冷式中冷器集成进气歧管内腔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增压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性,同时实现发动机小型化的目标,发动机进气中冷系统从传统的风冷逐步开始采用水冷系统。更进一步将水冷式中冷器与进气歧管进行集成,来大幅提高发动机在前舱的可布置性。但水冷式中冷器集成进气歧管总成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现代增压发动机为了满足紧凑的布置要求,往往将进气歧管气道设计的较短,而产生在进气门开启初期部分缸内废气在压差作用下回流至进气歧管中重新分配,易造成各缸窜气,导致燃烧一致性变差。
第二,目前市场上的集成中冷式的进气歧管由于设计结构限制,中冷器与歧管之间装配后,中冷器芯体与歧管内壁存在间隙,使得部分热空气未经过中冷器冷却进入气道,导致单缸温度增加,各缸温差不均。
第三,一般的中冷器在进气歧管中的集成设计,增压气体在进入进气腔后,其流动方向没有规律性,且缺乏一定的导向,导致气体不能均匀的流经中冷器,使得中冷器的功能不能被充分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水冷式中冷器集成进气歧管内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冷式中冷器集成进气歧管总成存在的各缸窜气、各缸温差较大和中冷器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减少热空气未经冷却进入发动机气道的流量,保证各缸的温度一致性和均匀性,使中冷器的冷却效率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式中冷器集成进气歧管内腔结构,包括进气腔、中冷器和出气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防漏流凸台和挡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进气腔,用于引导气体流向中冷器;所述防漏流凸台设置于所述进气歧管的内壁,用于阻挡气体通过所述进气歧管的内壁和中冷器配合处的间隙;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出气腔的各支管之间,用于防止气体回流在所述出气腔的各支管形成窜气。
上述中,导流板的设置可确保增压气体均匀进入中冷器进行冷却,使中冷器冷却效率最大化;通过防漏流凸台的设计,可减少漏流气体,尽可能保证进入到出气腔的为冷却气体,从而进一步保证各缸的进气和温差的均匀性;在出气腔各支管之间增加挡板结构,间接加长了各支管长度,防止各支管之间窜气,确保燃烧一致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包括导流部、支撑部和焊接部,所述导流部为至少两块条状板体;所述支撑部至少为一块,设置于所述导流部之间;所述导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焊接部。该导流板结构简单、稳固,工艺上易于实现,并能很好地起到对增压气体进行导向的作用,使气体均匀流经中冷器,充分发挥中冷器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开口和角度通过CFD计算确认。CFD为计算流体动力学,该计算方法成本低,模拟性强,准确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通过振动摩擦焊接方式设置于所述进气腔内,连接方式牢固、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防漏流凸台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22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