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网吊弦疲劳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6702.1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0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玮;吴积钦;徐可佳;陈维荣;方岩;韩峰;曾明;关金发;徐剑峰;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张家玮;吴积钦;徐可佳;陈维荣;方岩;韩峰;曾明;关金发;徐剑峰;钟源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弦 疲劳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 疲劳试验 接触网 机械驱动装置 被动弹性 刚性固定 疲劳载荷 实际工况 主动配合 自由下落 承力索 加载 抬升 驱动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网吊弦疲劳试验装置,驱动吊弦下部抬升,并在一定高度释放,使吊弦的下部依靠重力自由下落,吊弦的上部可以是保持刚性固定,也可以采用被动弹性固定,也可以采用模拟承力索运动的方式主动配合吊弦下部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吊弦的疲劳试验中疲劳载荷加载过程不受机械驱动装置本身个别参数不易控制的影响;同时,能够模拟更真实的吊弦现场实际工况,提高吊弦疲劳试验结果的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网吊弦疲劳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网是沿电气化铁路架设的,专门用于向电力机车或动车组提供电能的电能传输结构,主要由接触悬挂、定位与支持装置、支柱与基础构成,在电气化铁路上运行的电力机车或动车组靠安装在其车顶的受电弓与接触悬挂滑动接触,从而完成电能从电力系统向机车的传输,进而驱动列车前进。
其中,吊弦是用来连接承力索与接触线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确定接触线在空间的位置,并使接触线在空中保持相对平直的状态,从而使受电弓在与接触线滑动接触过程中更为平顺,因此,在受电弓与接触网相互作用过程中,吊弦承受了复杂的载荷,包括静态载荷、吊弦松弛过程的弯曲载荷、吊弦绷直瞬间的冲击载荷以及后续振动过程中的交变载荷等。
接触网现场运营过程中已经发现了不同规模的吊弦疲劳失效事件,吊弦一旦发生失效,轻则损坏受电弓,重则导致弓网系统故障、变电所跳闸等导致列车停车等事件,尤其是高速铁路,列车意外停电的影响更恶劣。
因此,在关于吊弦疲劳的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需要开展定量的吊弦疲劳试验,现有的吊弦疲劳试验方法大多采用上部加载的方式。
而现有的吊弦疲劳试验方法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1.吊弦的驱动方式和运动过程与吊弦现场实际工况有明显区别;吊弦现场典型的实际工况是受电弓将接触线抬高,即吊弦下部抬高,在承力索上升速度小于接触线上升速度的情况下,吊弦发生松弛,在受电弓通过后,接触线快速向下运动,随之带动吊弦绷直,现有的吊弦疲劳试验方法中从上部提起的过程和吊弦现场实际工况不符。
2.吊弦疲劳试验结果与单个运动周期的执行频率有关;从理论分析来看,吊弦绷直瞬间,吊弦内部的受力是影响吊弦疲劳寿命的重要因素,而现有吊弦疲劳试验方法中吊弦绷直瞬间的受力除了取决于配重物的质量以外,还与冲击前吊弦上部的向上运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瞬间受力越大。现有吊弦上部的运行轨迹一般按照正弦运动设置,所以,每一个运动周期的执行频率如果越高,则吊弦上部经过同一点的运行速度越快。若吊弦疲劳试验结果与单个运动周期的执行频率有关的话,则需要精确计算应该采用的试验频率,而现有标准在这方面并没有规定,且计算困难,另外,在现有吊弦疲劳试验方法基础上盲目开展加速疲劳试验更是缺乏依据,若仍要执行加速试验,则直接影响了实验结果的说服力。而吊弦受到的瞬间力的作用时间会受试验装置的驱动能力影响,若驱动能力较差,吊弦上部在冲击瞬间可能发生短暂的减速再加速,再如果试验装置加工公差较大,可能在冲击瞬间受公差旷量的影响下,导致吊弦上部运动瞬间停止而在通过旷量后再次启动,导致吊弦冲击的瞬间受力很难控制或不可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网吊弦疲劳试验装置,使吊弦的疲劳试验中疲劳载荷加载过程不受机械驱动装置本身个别参数不易控制的影响;同时,能够模拟更真实的吊弦现场实际工况,提高吊弦疲劳试验结果的精准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网吊弦疲劳试验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吊弦固定件、抬升装置、配重物、动力传动轴和电动机,所述吊弦固定件设置在主体框架的顶部,所述抬升装置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底部,所述抬升装置的下端连接配重物,所述电动机通过动力传动轴驱动抬升装置,抬升装置使配重物垂直运动。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吊弦固定件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能够随意调节吊弦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张家玮;吴积钦;徐可佳;陈维荣;方岩;韩峰;曾明;关金发;徐剑峰;钟源,未经西南交通大学;张家玮;吴积钦;徐可佳;陈维荣;方岩;韩峰;曾明;关金发;徐剑峰;钟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6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