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灸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7259.X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0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洞头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会 |
主分类号: | A61F7/03 | 分类号: | A61F7/03;A61H39/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57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盒 装粉 外盒 混合粉 透气孔 旋钮盖 施灸 外壁 发热 上下位置调节 本实用新型 防止混合 开口位置 配合设置 外盒顶部 旋转凸起 无纺布 灸贴 漏出 凸起 旋钮 开口 治疗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灸贴,包括外盒及配合设置在外盒内部的装粉内盒,所述装粉内盒内部装有用于发热的混合粉,所述装粉内盒的外壁上开设有一圈透气孔,且在套设有防止混合粉漏出的无纺布,所述外盒的外壁上也开设有一圈透气孔;所述外盒顶部设有开口,并在开口位置设置旋钮盖,所述装粉内盒顶部设有旋转凸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粉内盒内设置混合粉,且混合粉的发热温度控制在60‑70℃,装粉内盒能够在外盒内通过旋钮凸起与旋钮盖的配合进行上下位置调节,使施灸时可随机调节施灸温度,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灸贴。
背景技术
温灸法是中医对疾病治疗及健身的方法,温灸法的治疗及健身方法是通过点燃艾产生温度或在燃艾产生温度的基础上加药,作用于人体穴位,使之对人体特定穴位给予热感应与药物作用的双重效果,通过热或热与药对经络的感应,唤醒机体内在的、正面的调节功能,对人体起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与健身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专利主要针对温和灸。人体对温度的承受力,不同个体有承受差异、不同穴位也有承受差异。中医温和灸对温度的高低和穴位的施灸范围都有要求,对温和灸的温度要求,是要求在施灸时尽可能达到温度高又不至于烫伤;对穴位施灸面积,并非越大越好,应根据人的个体大小,穴位的位置,制订合适的施灸面积,如对四肢远端及头部的穴位,施灸面积就应该明显小于腹部;在灸一经、一穴时,应不灸到旁边的经、穴上去。施灸与针刺同理,都应严格遵照中医针灸的经穴原理来操作,才能真正保证疗效。
目前用于温和灸或局部热敷的加温方法,除古老的艾灸方法外,还有许多创新。这些创新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1)仍保留使用艾产热:用新创工具艾灸的一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用调节透气孔来控制艾条火力的大小,以此控制温度,这种方法虽然温度可控,但是艾灸器的体积都在80mm以上,其他方法或者温度偏低欠稳定,或者施灸工具偏大,多数施灸工具加热部位面积大、临床上针对局部病灶热敷,疗效虽然肯定,但对内病外治、近病远治,以此方法普遍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市场上有一种施灸贴敷皮肤的、直径在20mm的艾灸贴,这种艾灸贴采用的方法是将艾灸盒贴在穴位上,用一支10*40mm的空心艾柱垂直插在艾灸盒中间,从上点燃,通过艾柱中空的设计向下冒烟,一支艾柱大约施灸10分钟,艾柱熄灭时与皮肤有20mm的距离,虽然是艾柱施灸,并将艾烟导向穴位,但能为穴位提供较高温度是最后的不足2分钟,这种灸法类似一过性加热的痂痕灸。痂痕灸施灸温度一定要达到轻微烫伤的程度,才能产生痂痕,但因为主要是在家庭施灸,非专业人员施灸无法把握轻微烫伤的温度,因此设计者采取了痂痕灸的施灸加热方法和温和灸的治疗温度,以求安全,但却无形降低了施灸标准、降低了治疗效果。市场上还有一种艾灸宝,其艾灸盒的施灸面积为直径40mm,艾灸盒贴在穴位上,在距离穴位12mm处横插一条7*40mm的空心艾条,穴位的施灸面积合适,一次施灸15分钟以内,因为是横插,所以15分钟都达到恒温,但时间还是偏短了,温度控制仍担心烫伤而偏低,对面部及四肢远端穴位,这种艾灸盒还是过大,不便使用。2)使用电产热:将电产热器或电产热袋贴敷在局部皮肤,以提高局部皮肤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接触皮肤的面积都大,基本是针对局部皮肤病灶热敷;担心烫伤,基本达不到理想的温高要求;虽然也有温控调节的产品,但只是高温、中温、低温这样粗糙的温度调节,与施灸理想的、可以随机调节的温度要求还有距离。3)使用化学产热:主要是将铁粉等混合物包装后贴敷在局部皮肤,通过化学产热施灸的方法,现有市场上使用这种方法,同样存在加热部位面积偏大,同样是局部病灶热敷,由于同样担心烫伤,在混合粉的配比上,增加了许多填充剂,以降低发热温度,导致热敷温度基本达不到理想的温高要求。中医灸法在选择好穴位的基础上,接下去的关键在施灸温度,其次是施灸时长,再次是设定施灸面积,只要做好这三方面工作,施灸的预防、治疗及保健效果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洞头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会,未经温州市洞头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72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戴式穴位敷贴带
- 下一篇:一种基于PWM控制的远程控温暖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