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0654.3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4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章涛林;章恒新;刘章锁;徐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清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1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习友路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灭火 装置 | ||
本实用型新公开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灭火装置,包括电池箱内部的传感器、灭火装置和接收传感器信号且通过RS485线控制灭火装置的控制器,所述灭火装置由储气瓶、通过位于储气瓶瓶口的电磁阀与储气瓶相连接的输气管道、设置在输气管道上内部装有干粉的干粉盒组成,输气管道在与干粉盒的连接处设有气孔,干粉盒位于电池箱的顶端且均匀分布在输气管道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体灭火和干粉灭火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用智能控制的方法快速、有效的扑灭电池箱内的火灾,保护电池箱内部设备不受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使用最为广泛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汽车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等问题,采用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成为各大汽车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了保证车载电池在不同外界工作温度下的高效能,电池箱的研究越来越多。电池箱内的车载电池可能会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火灾,容易引起事故。因此设计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灭火装置对于消除汽车火灾、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提出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灭火装置,该装置为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能,防止电池箱火灾的发生,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箱内部的温度,通过控制器控制灭火装置的工作,该灭火装置将气体灭火和干粉灭火两种灭火方式相结合可以将电池箱内部的火灾有效的消灭在初期阶段,防止火灾事故的扩大。
公开(公告)号CN 203253085 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箱灭火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池箱内部的热敏自动检测装置、灭火装置和接收所述热敏自动检测装置的信号控制所述灭火装置工作的控制器,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灭火器、灭火管道和设置在所述灭火管道上的灭火喷头,灭火管道为三条,每条所述灭火管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灭火喷头,热敏自动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单体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控制器还包括灭火装置开启参数设置装置,所述灭火器开启参数设置装置为所述电动汽车的整车电池管理系统或者所述电动汽车的车载终端后台。
这种电池箱灭火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仅通过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电池箱内部环境,未实现多渠道的监测,也没有在灭火装置的种类上考虑到保护电池箱内的电器。
实用型新内容
本实用型新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灭火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气体灭火装置的输气管道上设置干粉盒的方式实现了气体灭火和干粉灭火相结合,从而可以更加及时的扑灭电池箱的火灾而且可以保证其设备不受损坏。
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灭火装置,包括电池箱内部的传感器、气体灭火装置和接收传感器信号且控制灭火装置的控制器,所述气体灭火装置由储气瓶、通过位于储气瓶瓶口的电磁阀与储气瓶相连接的输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密封连接且内部装有干粉的干粉盒组成。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道在与干粉盒的连接处设有气孔。
优选的,所述干粉盒位于电池箱的顶端且均匀分布在输气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型新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通过气体灭火和干粉灭火的结合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将着火事故消灭,保证设备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2)该装置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能够有效的将着火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并可以智能控制灭火装置的启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系统图;
图中:1电池箱、2储气瓶、3干粉盒、4控制器、5输气管道、6电磁阀、7传感器、71温度传感器、72烟雾传感器、73压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清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清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06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