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净化的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3305.7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8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施朝阳;封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00435 上海市静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支架 组合式人工 人工介质 生态浮床 重金属污染 水生动物 漂浮架 水生植物 纵向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 底栖动物 人工填料 水体净化 横向设置 间隔设置 驯化 食藻虫 水体 悬挂 净化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净化的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所述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由2个以上纵向固定支架进行固定,纵向固定支架之间由横向设置的2个以上的漂浮架连接,所述漂浮架将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由上至下依次分为水生植物区、水生动物区和人工介质区,所述人工介质区包括悬挂于漂浮架上的2个以上悬挂支架,所述悬挂支架包括人工填料悬挂支架和底栖动物悬挂支架,所述人工填料悬挂支架和底栖动物悬挂支架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生植物区、水生动物区和人工介质区相组合的方式,并通过人工介质和水生动物以及驯化食藻虫之间的相互配合,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净化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净化的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我国的大型水库、湖泊、河道和运河等不同水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直接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并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污染物质从水中移除,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和生物浮岛等,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组合式生物浮床就是利用挺水植物与浮水、浮叶植物进行有机组合的生物浮床。以组合式生物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削减富集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条件,在有限区域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并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其搬离水体,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创建优美城市水环境的目标。同时创建独特的水上花园,改善水体立体景观。
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a.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
b.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
c.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
d.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CN 206521329U公开了一种刚柔结合的生态浮床,包括生态浮床本体、收缩连接件,所述收缩连接件为平行设置的两根活绞链接连接杆结构,每个绞链接点有连接杆,在最前端形成一个方形框架,所述生态浮床本体设置在方形框架上。该生态浮床虽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但其并不适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净化。因而,如何研究一种可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净化的可模块化的组合式生态浮床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生态浮床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净化的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生植物区、水生动物区和人工介质区相组合的方式,并通过人工介质和水生动物以及驯化食藻虫之间的相互配合,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33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