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5355.9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6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蔡芳坪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卡伦(厦门)润滑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28 | 分类号: | B65D25/28;B65D21/032;B65D1/1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油桶 | ||
一种润滑油桶,包括桶身、上部、下部,进油口同心设置于所述上部,所述上部开设有四个圆弧槽道,四个所述圆弧槽道开口向外设置,四个所述圆弧槽道呈圆周分布于所述上部且相互不重叠,所述圆弧槽道的半径与所述桶身的圆周底部半径一致,所述桶身对称设置有两个提手,所述下部设置有倾斜圆台,所述倾斜圆台向下倾斜处的所述桶身上设置有出油口,所述下部最底部为有一定厚度的圆形壁圈,以便于与所述圆弧槽道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桶便于堆叠,极大地方便了润滑油桶的统一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装润滑油的容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润滑油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润滑油桶均为钢制,外形结构为简单的圆桶型,若搬移不小心,则很容易碰伤工人或损坏工场设备。装货时,润滑油桶的外形结构不便于取放,同时其堆叠的方式并不十分牢固可靠,容易在运输过程遇到紧急制动的时候,造成油桶滚落碰撞接触地面,使油桶的接缝可能会破裂或爆开,以致润滑油漏出而造成浪费、增加运输的危险,且普遍空间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润滑油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润滑油桶,包括桶身、上部、下部,进油口同心设置于所述上部,所述上部开设有四个圆弧槽道,四个所述圆弧槽道开口向外设置,四个所述圆弧槽道呈圆周分布于所述上部且相互不重叠,所述圆弧槽道的半径与所述桶身的圆周底部半径一致,所述桶身对称设置有两个提手,所述下部设置有倾斜圆台,所述倾斜圆台向下倾斜处的所述桶身上设置有出油口,所述下部最底部为有一定厚度的圆形壁圈,以便于与所述圆弧槽道相适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弧槽道的深度、宽度比所述下部的最底部壁圈高度、厚度均大于1~2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弧槽道与所述壁圈为间隙配合,便于叠放与取出。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倾斜圆台的坡度为15°~20°,以便于油桶出油干净,不用人工倾斜油桶。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软垫,所述软垫可设置于所述提手上,且所述提手可进行圆弧过渡,减少手与所述提手压力。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进油口均设为T型口,便于放置封密垫圈,增加油桶的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桶,通过对润滑油桶的结构进行改进,加入圆弧槽道与圆形壁圈,形成间隙配合,便于堆叠,同时提手的设置极大地方便了润滑油桶的提放,桶底倾斜圆台的设计使得出油更加方便,减免人工的繁琐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桶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桶的斜二测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堆叠方式1的俯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堆叠方式2的俯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堆叠方式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卡伦(厦门)润滑油有限公司,未经麦卡伦(厦门)润滑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5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