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内开把手检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6078.3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3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谢长江;吕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瑞林控制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L5/00;G01B21/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编码器 内开把手 拉压力传感器 步进电机 连接轴 本实用新型 汽车门 悬臂 把手固定板 电机固定座 电机联轴器 悬臂固定板 测试 竖直固定 固定座 检测点 开启力 显示屏 检测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内开把手检测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旋转编码器、拉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座上,且通过电机联轴器与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通过旋转编码器连接轴与旋转编码器连接,所述旋转编码器固定在旋转编码器固定座上,所述拉压力传感器的一端竖直固定在悬臂上,所述悬臂通过悬臂固定板固定在连接轴上,拉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内开把手检测点连接,且内开把手固定在内开把手固定板上;本实用新型利用步进电机带动拉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汽车内开把手开启力的测试,旋转编码器通过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可以实现内开把手开启角度的测试,且检测值均可以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机构,尤其是一种汽车门内开把手检测机构,属于汽车们内开把手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成为家庭的必备品,因此,汽车车门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当发生交通事故汽车碰撞时,常常会发生由于汽车门内把手扣不紧而造成侧门先行打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的事件,因此,汽车车门内把手的开启力大小对汽车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该行业对汽车车门内把手的检测还属于空白,如果有一种能够测试汽车车门内把手的试验装置将为汽车的研发提供可靠支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门内开把手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通过拉压力传感器可实现汽车内开把手开启的力值的检测,通过旋转编码器可实现汽车内开把手开启角度的检测,且检测值均可以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汽车门内开把手检测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旋转编码器、拉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座上,且通过电机联轴器与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通过旋转编码器连接轴与旋转编码器连接,所述旋转编码器固定在旋转编码器固定座上,所述拉压力传感器的一端竖直固定在悬臂上,所述悬臂通过悬臂固定板固定在连接轴上,拉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内开把手检测点连接,且内开把手固定在内开把手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固定座和旋转编码器固定座均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内开把手固定板通过等高柱固定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编码器固定座与底板、等高柱与底板均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内开把手检测点通过拉丝与内开把手连接,所述拉丝通过拉丝压板固定与拉丝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固定与感应器座上,所述感应器座固定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在显示屏安装座上,所述显示屏安装座固定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进电机与电机固定座、所述旋转编码器与旋转编码器固定座均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紧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步进电机带动拉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汽车内开把手开启力的测试,旋转编码器通过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可以实现内开把手开启角度的测试,同时还可以实现内开把手开启角度增加N度时开启力的变化值,通过感应器还可以检测内开把手极限受力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步进电机、2-底板、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电机固定座、5-电机联轴器、6-连接轴、7-悬臂固定板、8-旋转编码器连接轴、9-旋转编码器固定座、10-旋转编码器、11-等高柱、12-悬臂、13-拉丝固定板、14-拉丝压板拉、15-内开把手检测点、16-内开把手、17-拉压力传感器、18-拉丝、19-内开把手固定板、20-感应器座、21-感应器、22-显示屏安装座及23-显示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瑞林控制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瑞林控制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6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