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6577.2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0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明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梁柱 节点 抗震 性能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受力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十字形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梁柱节点受力性能试验采用平面加载体系实施,柱子无法产生平面外的弯曲,梁也无法产生绕其自身轴线的扭曲。现有的梁柱节点受力性能试验虽采用的是空间双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测试装置,能使试件的受力情况接近实际结构中节点的受力状况,但其结构复杂、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在低条件、低成本下研究空间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力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可在两个主轴方向同时施加荷载的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并可直接测量梁钢筋相对滑移、节点核心区剪切角。所述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轴向加载反力架、轴向加载反力架右侧的反力墙18和两个节点加载反力架;所述轴向加载反力架顶部的轴向加载梁3上沿竖向设有轴向千斤顶4,所述轴向千斤顶4通过柱顶绞支座16与柱顶柱帽17铰接,所述柱顶柱帽17正下方设有柱底柱帽15,所述柱底柱帽15通过柱底绞支座14与地面铰接;所述柱底柱帽15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节点加载反力架,所述节点加载反力架沿前后向设置且其上部与下部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上节点加载千斤顶和下节点加载千斤顶,所述上节点加载千斤顶和下节点加载千斤顶相对设置,所述上节点加载千斤顶和对侧的下节点加载千斤顶同步驱动;所述柱顶柱帽17与反力墙18之间沿左右向设有水平刚性支撑21,所述水平刚性支撑21的左端固定或顶靠在柱顶柱帽17上,其右端通过水平绞支座20与反力墙18铰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轴向加载反力架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前门式框架2、沿左右向设置的后门式框架1和沿前后向设置的轴向加载梁3,所述前门式框架2和后门式框架1前后并排设置,所述轴向加载梁3设于前门式框架2顶部中间位置与后门式框架1顶部中间位置之间。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门式框架2和后门式框架1的底部内侧均沿左右向设有一条水平滑轨23,所述节点加载反力架可滑动设于两条水平滑轨23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点加载反力架包括前后向设置的滑座、滑座上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的两根立柱7和两根立柱7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加载梁9与下加载梁8,所述滑座可滑动设于水平滑轨23上,两根立柱7分别设于试件22的前后两侧,所述上加载梁9与下加载梁8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上节点加载千斤顶沿竖直方向设于上加载梁9下侧,所述下节点加载千斤顶沿竖直方向设于下加载梁8上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反力墙18上沿竖向设有竖向滑轨19,所述水平绞支座20可滑动设于竖向滑轨19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轴向千斤顶4、上节点加载千斤顶和下节点加载千斤顶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柱顶柱帽17和柱底柱帽15内均设有橡胶垫且其上均设有梁柱固定结构。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柱顶绞支座16和柱底绞支座14均为球绞。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水平刚性支撑21上设有水泡水平仪。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试验装置还包括第一液压控制台和第二液压控制台,所述轴向千斤顶4通过管路与第一液压控制台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控制台分两条管路输出,其中一条管路通过第一三通管与左侧的上节点加载千斤顶和右侧的下节点加载千斤顶连接,另一条管路通过第二三通管与左侧的下节点加载千斤顶和右侧的上节点加载千斤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和测量准确等优点,且可以根据试件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调整,并可以根据需要测量多个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装置俯视图。
图中:1后门式框架、2前门式框架、3轴向加载梁、4轴向千斤顶、5左反力架、6右反力架、7立柱、8下加载梁、9上加载梁、10左下千斤顶、11左上千斤顶、12右上千斤顶、13右下千斤顶、14柱底绞支座、15柱底柱帽、16柱顶绞支座、17柱顶柱帽、18反力墙、19竖向滑轨、20水平绞支座、21水平支撑、22试件、23水平滑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明,未经王正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6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 下一篇: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