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持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1373.8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1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毛伟征;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市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2 | 分类号: | A61B17/062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持针部 手柄 弧部 持针器 本实用新型 锁齿 人体工程学 手术并发症 弧度设计 手术难度 弯曲方向 铰接部 夹持 尖齿 腔隙 网纹 视野 应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持针器,包括手柄和持针部,手柄和持针部之间为铰接部,两手柄之间设有锁齿部,另外,在手柄上还设置有第一弧部,持针部上设置有第二弧部,且第一弧部和第二弧部弯曲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柄和持针部增加两个弧度设计,尤其适合应用在较深的腔隙手术中,弧度的设计使视野更开阔,操作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在持针部的网纹尖齿设计保证夹持的更加牢固,持针器的整体尺寸及锁齿部的新颖的设计形式,使其使用操作更方便,同时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具有广泛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持针器。
背景技术
医用持针器(持针钳)是外科手术常用医疗器械,用于夹持医用缝针对患者的创口进行缝合,现有技术中的医用持针器多为直线型,用于夹持医用缝针时,其夹持角度和方位相对于钳柄是单一的,仅适于对人体体表的创口进行缝合;而对于较深的腔隙手术,比如食管吻合口的缝合,传统的持针器视野不佳,操作困难大,整个手术过程需进行多步操作并且需要多人配合来完成,使得手术难度高,持续时间长,且容易引起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人身伤害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传统持针器视野不佳、操作困难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持针器,在手柄和持针部增加两个弧度设计,使视野更加开阔,尤其适用于较深的腔隙手术中,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持针器,包括手柄和持针部,手柄和持针部之间为铰接部,两手柄之间设有锁齿部,另外,在手柄上还设置有第一弧部,持针部上设置有第二弧部,且第一弧部和第二弧部弯曲方向相反,通过在手柄和持针部增加两个弧度,尤其适合应用在较深的腔隙手术中,弧度的设计使视野更开阔,操作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同时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进一步的,第一弧部的弯曲角度a为155°-160°,第二弧部的弯曲角度b为150°-155°。
进一步的,所述持针部采用钨钢夹片,其夹持表面设置有网纹尖齿,夹持缝合针更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锁齿部包括相匹配的锁齿牙及锁齿槽,所述锁齿牙为一个,锁齿槽为多个,锁紧更加牢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部和第二弧部位于铰接部的两侧,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保证更加开阔的视野。
进一步的,所述持针器的整体长度L1为260mm-350mm。
进一步的,所述持针部的长度L2为35mm-40mm。
进一步的,所述持针部的张开角度为15°-45°。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为指圈式,其一端设置有指圈,指圈上设置有弯曲状的指圈钩,指圈钩的设置使得手柄在打开时更省力且平衡性更好,更适用于胸腔镜及腹腔镜手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持针器,通过在手柄和持针部上分别设置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一弧部和第二弧部,保证在较深的腔隙手术中具有较佳的缝合视野,手柄和持针部上的两个弧度设计,使整个持针器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新颖,成本低,无需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游离,缝合视野更佳;
而且在持针部的网纹尖齿设计保证夹持的更加牢固,持针器的整体尺寸及锁齿部的新颖的设计形式,使其使用操作更方便,可有效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及对患者造成的人身伤害,具有广泛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持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锁齿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未经青岛市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13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普外科用持针器
- 下一篇:一种使用便捷的医用缝合拉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