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致电化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1701.4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8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 工作电极 工作端 复合电极 本实用新型 化学传感器 参比电极 辅助电极 聚光装置 透光腔 致电 光源 散热器 化学传感器技术 电极固定件 生物膜电极 朝上设置 对准调节 上下贯通 相对设置 研磨抛光 传感器 工作台 复合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致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致电化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散热器上的光源和设置在光源上的聚光装置,聚光装置的上方设置透光工作台;透光工作台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透光腔,透光工作台上还设置透光工作电极和固定透光工作电极的电极固定件,透光工作电极的工作端为平面,并且朝上设置在透光腔处;透光工作电极的上方设置由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组成的复合电极,复合电极的工作端朝下与工作电极的工作端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可进行微少量样品的检测,可支持生物膜电极;具有对准调节功能;采用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复合成一体的复合电极,结构紧凑,工作端能够进行研磨抛光,可以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致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致电化学传感器。
背景技术
光电化学过程是指分子、离子或半导体材料等因吸收光子而使电子受激发产生电荷传递,从而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化。光致电化学则是一些物质与激发态的光电材料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而引起光电流变化的光电化学现象。光致电化学分析法就是基于这种光电化学现象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原理可简单表述为具有光电化学活性物质的分子受到光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分子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电子调节机理将电子转移到半导体电极的导带或其它具有较低能量水平的电极上,从而产生光电流。开展光致电化学分析法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在制备光电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光致电化学传感器作为实验装置或检测器。
光致电化学传感器一般由透光工作电极(光电极)、参比和辅助电极、光源以及外部设备如光电流(压)检测器等构成。光电极、参比和辅助电极置于一个带有光窗的电解池中,光照射电解池中光电极以激发其表面的物质而导致光致电化学反应。目前的光致电化学传感器工作电极插在电解池中,电解液具有溶蚀性,如果采用试纸型生物膜电极,电解液会溶蚀试纸,使试纸型电极表面的材料溶入电解液,导致样品浓度的稀释,降低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因此,现有的光致电化学传感器难以使用试纸型电极,无法实现微少样品(<10μL)的检测。另外,现有光致电化学电解池的尺寸和容积,不利于传感器的微型化,且浪费试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光致电化学实验装置存在无法使用试纸型电极,难以实现微少样品(<10μL)的检测,不利于传感器的微型化,浪费试剂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致电化学传感器,不设置电解池实体,工作电极水平设置,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组成的复合电极竖直设置,以工作电极作为载样平台,滴在工作电极表面的样品溶液与电极形成微电解装置。光源从下向上透过工作电极照射样品构成光激发-电解系统,从而支持试纸型电极和微少样品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致电化学传感器,包括散热器、电源,光源设置在散热器上,所述光源上设置聚光装置,聚光装置的上方设置透光工作台;所述透光工作台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透光腔,透光工作台上还设置透光工作电极,透光工作电极的工作端为平面,并且工作面朝上设置在透光腔处;透光工作电极的上方设置由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组成的复合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电极包括复合电极杆,复合电极杆内并列设置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
所述参比电极内设置容纳参比溶液的内参比溶液腔,内参比溶液腔的开口设置在参比电极的一端,参比电极的另一端为工作端;内参比溶液腔内设置内电极,内电极的一端外接参比电极引线端,引线端设置防止参比溶液渗漏的堵头,堵头与内电极是一个整体,可从内参比溶液腔中拔出,即与复合电极杆之间可拆卸。
所述辅助电极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连接辅助电极引线;
所述参比电极的工作端和辅助电极的工作端的材质均为惰性导电材料,设置在复合电极杆的同一端并且形成共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参比电极的工作端或辅助电极的工作端的材质为铂、金或不锈钢;所述内电极为银/氯化银电极、或汞/氯化亚汞电极、汞/硫酸亚汞电极、银/银离子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1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食品包装容器甲醛检测的贴片式气体传感器装置
- 下一篇:复合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