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2121.7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0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瑞林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惠州华茂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8 | 代理人: | 赵莹 |
地址: | 456571 河南省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本体 立柱管 圆形底座 艾绒 本实用新型 艾灸装置 充分燃烧 弹簧挂钩 飞碟形 排烟 可调 支架 不锈钢弯管 不锈钢网管 钢丝绳端部 弧形固定板 效果最大化 钢丝绳 不锈钢桶 人工成本 完全燃烧 有效接触 自行调节 艾灸盒 定滑轮 密闭罩 上端部 升降器 艾灸 艾烟 布罩 灸疗 三层 施灸 铁制 轴承 焊接 皮肤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置立柱管及圆形底座,立柱管及圆形底座包括立柱管和圆形底座两个部分,圆形底座上设置带盖不锈钢桶,立柱管的上端部设置不锈钢网管,不锈钢弯管上焊接两个带轴承定滑轮,立柱管上设置升降器,装置本体设置三层布罩,装置本体设置飞碟形支架,飞碟形支架上设置铁制弧形固定板,装置本体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端部接弹簧挂钩,弹簧挂钩的下方设置木制艾灸盒;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艾绒完全燃烧、艾烟和热量在密闭罩里有效接触皮肤、灸疗效果最大化,被灸者可自行调节艾灸温度、节约人工成本,操作简单、施灸过程无烟、极易推广和普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灸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名医别录》中也说艾草“主炙百病”。
《药性论》中记载的更详细,说艾草“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
艾草是《黄帝内经》中说到的少数药物之一,民间也一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家有艾火不求医”的俗语。
中医有句行话:“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用艾草进行灸疗起源于中国,是非常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
自古以来,艾烟、艾火就是与艾结伴而行的!古人云:“烟熏火燎为之灸”,可见烟熏和火燎二者兼备才可称之为真正的艾灸。早在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等医学著作就有艾叶烟熏的记载。此外,一些文史类书籍也有相关记载,如春秋时期的《庄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孔璠之《艾赋》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的记载。
把“灸”字拆开来看,上面是久,下面是火,就是长久地用火烤。而有火必定有烟!艾灸就是靠这个烟来承载能量。无烟不成艾,无火不成灸,如果没有烟的火就是烈火和干火。它缺乏了湿度和润度。有烟就中和了火的烈性。也就是说有艾、有火、有烟,才能被称为真正的艾灸。
艾烟的作用:中国有个习俗是每到端午时节,就会在房檐悬艾,或在家里燃艾烟。这是因为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避邪的作用,其实这个邪就是我们身上的病邪。端午熏艾烟的做法,其目的是给室内杀菌,所以艾烟有抑菌作用,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
除此之外,现代研究表明,艾烟还有以下作用:
1、艾叶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复杂,燃烧后药理作用更强,艾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很多微量元素,如铁、锌、镁、纳、钾、钙等成份在燃烧后的艾烟中同样含有,而且可被人体吸收。
2、艾烟对交感神经有调节作用,被人体吸收后起到镇静的作用,现代人的压力那么大,每个人都会有烦燥的情绪,艾烟的味道可以让人放松心情,有缓解压力的效果。
3、艾烟中含有硒,是一种抗癌成份,并且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艾烟中的甲醇提取物还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防癌抗衰老。
艾灸疗法是由经络穴位、药草渗透、温热效应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就是在温热的效果下将药力通过穴位送进体内,从而达到祛病缓疾、强身健体的功效。
现有艾灸方式的不足:
(1)手持方式对施灸者专业性和体力有一定要求,人体腧穴位置必须精确掌握,而且稍有不慎非常容易烫伤患者。
(2)艾灸盒与手持艾条,由于药条在燃烧时,火力、烟力、热量都是往上方向流散,故而真正能有效地聚集在患者身体上是极少,药效流散较多,灸疗效果不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瑞林,未经赵瑞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2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