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再定位咬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3040.9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2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朱耀旻;顾颖;胡欣欣;周晓敏;何柳婷;李馨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耀旻;顾颖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A61F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51804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托 卡环 再定位 下颌 驱动斜面 上牙套 下牙套 咬合板 上颌 咬合凸台 关节盘 上颌牙 下颌牙 卡设 咬合 移动 侧壁 抵接 受力 捕捉 驱动 应用 | ||
1.一种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牙套,包括第一基托及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基托用于设置于上颌牙的舌侧,所述第一基托设有第一咬合凸台,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具有驱动斜面,所述第一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上,且所述第一卡环能够卡设于所述上颌牙上,以将所述上牙套固定于上颌上;及
下牙套,包括第二基托及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基托用于设置于下颌牙的舌侧,所述第二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且所述第二卡环能够卡设于所述下颌牙上,以将所述下牙套固定于下颌上;
其中,所述上颌与所述下颌咬合时,所述驱动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基托的侧壁抵接,所述驱动斜面能够驱动所述下颌移动,以使髁突向关节盘移动进而捕捉到关节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托设有第二咬合凸台,所述第二咬合凸台具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驱动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上颌牙与所述下颌牙咬合时,所述驱动斜面能够与所述引导斜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的两端,所述第二咬合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咬合凸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的两端,两个所述驱动斜面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引导斜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及所述第二咬合凸台位于上颌磨牙及下颌磨牙之间,以增大所述髁突与所述关节盘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卡环分别能够卡设于两个所述上颌牙上;和/或
所述第二卡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卡环分别能够卡设于两个所述下颌牙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还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上,所述第一固定环能够卡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上颌牙之间;和/或
所述下牙套还包括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所述第二固定环能够卡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下颌牙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及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末端均呈球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上牙套及所述下牙套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还包括连接环及第一弯钩,所述连接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上,所述弯钩设置于所述连接环上,所述下牙套还包括第二弯钩,所述第二弯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所述弹性件呈环形,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弯钩及所述第二弯钩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所述第二弯钩及所述弹性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弯钩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环上,两个所述第二弯钩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每个所述弹性件对应套设于相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弯钩及一个所述第二弯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耀旻;顾颖,未经朱耀旻;顾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30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残根钳
- 下一篇:一种牙齿正畸自锁托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