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流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3923.X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7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董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石伍军;张鹏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圈 热咀 分流板 热流道系统 发热圈 动模 开孔 本实用新型 热流道结构 结构干涉 一端连接 定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道系统,涉及热流道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主唧咀、分流板、热咀及发热圈,主唧咀与热咀分别连接于分流板两侧,发热圈包括第一加热圈及第二加热圈,热咀包括第一咀身及与第一咀身一端连接的第二咀身,第一咀身另一端与分流板连接,第一加热圈安装于第一咀身上,第二加热圈安装于第二咀身上,第二咀身外径小于第一咀身外径,第二咀身的长度是第一咀身长度的这样,通过将热咀分为第一咀身及第二咀身,第二咀身外径小于第一咀身外径,将第一咀身做粗,定模上相应的开孔做大,第二咀身做小,动模上的开孔也做小,可以有效避免动模的结构干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注塑成型技术的发展,热流道系统将更加广泛的运用于注塑模具中,热流道系统中热咀的咀身基本上都是统一直径,这种热咀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使用范围很广泛。
但是,针对一些塑胶产品不大的倒装模系统,定模及动模部分需要很大的开孔才能与热咀相匹配,若动模的开孔过大,很容易与动模的结构相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一些塑胶产品不大的倒装模系统,定模及动模部分需要很大的开孔才能与热咀相匹配,若动模的开孔过大,很容易与动模的结构相干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主唧咀、分流板、热咀及发热圈,所述主唧咀与所述热咀分别连接于所述分流板两侧,所述发热圈包括第一加热圈及第二加热圈,所述热咀包括第一咀身及与所述第一咀身一端连接的第二咀身,所述第一咀身另一端与所述分流板连接,所述第一加热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咀身上,所述第二加热圈安装于所述第二咀身上,所述第二咀身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咀身外径,所述第二咀身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咀身长度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咀身的外径为27mm,所述第二咀身的外径为19~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咀身的外径为22mm。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热咀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咀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咀身内,所述第三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咀身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道直径为11~1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道直径为8~10mm。
进一步地,所述热咀还包括咀头,所述咀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咀身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热咀还包括咀芯,所述第二咀身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咀芯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咀芯另一端被套接于所述咀头。
进一步地,所述热咀还包括封胶垫,所述封胶垫套接于所述咀头,且所述封胶垫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咀身及咀头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热咀分为第一咀身及第二咀身,第二咀身外径小于第一咀身外径,将第一咀身做粗,定模上相应的开孔做大,第二咀身做小,动模上的开孔也做小,可以有效避免动模的结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热流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39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