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4768.3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9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宇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30;C02F10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3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池 混料池 生化处理池 处理装置 接料池 本实用新型 造纸业废水 处理机构 废水处理领域 有机物分解 车间污水 活性污泥 回收池 进料泵 水管道 厌氧菌 泵入 消耗 净化 污水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包括连接于车间污水出口的废水池、回收池、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包括生化处理池,所述生化处理池主要包括设置于废水池下方的接料池、设置于接料池与废水池之间的混料池、用于将活性污泥泵入混料池内的进料泵、设置于废水池与混料池之间以及混料池与接料池之间的水管道,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主要为在处理装置中额外设置了生化处理池,针对厌氧菌消耗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进一步净化污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废水若未经不效处理而排入江河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发酵、氧化、分解,消耗水的氧气,使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致死。
现有的废水处理池例如在公告号为CN205170549U的实用新型中有所提到,该申请专利公开了一种造纸业废水回收除臭净化再利用处理系统,它由废水池、除臭去渣处理池、净化浮渣处理池、氧化处理池、清水池、造纸车间、污泥池与浮渣池组成。但是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难以被净化剂和好氧生物分解有机物,因此未彻底处理,依旧难以达到环保排放或者再利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在处理装置中额外设置了生化处理池,针对厌氧菌消耗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进一步净化污水、可环保排放或者再利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造纸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车间污水出口的废水池、回收池、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包括有生化处理池,所述生化处理池主要包括设置于废水池下方的接料池、设置于接料池与废水池之间的混料池、用于将活性污泥泵入混料池内的进料泵、设置于废水池与混料池之间以及混料池与接料池之间的水管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泵将活性污泥泵入到混料池内,废水池内的污水排入到混料池内后,活性污泥能够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即将污水中仅能由活性污泥中厌氧菌消耗的有机物分解,经过生化处理后使得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大大降低,在后续的处理工序中,无论是在回收再利用或者排放都能够较为符合节能环保处理的标准。
优选地,设置于混料池与接料池之间的水管道为若干并列的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一端连接于混料池的侧部;另一端绕过接料池的上边缘进入到接相同管径料池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单根导料管,设置的多根导料管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将活性污泥和废水排入到接料池内,同时也能够在其中一根堵塞造成排水不顺畅条件下,减少堵塞带来的对排水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接料池内设置了开设有导水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接料池分设为前后设置的接收池和沉淀池,所述接收池与混料池通过导料管相连接,所述导料管绕过接收池上边缘且通入到接收池靠近底部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料池内的活性污泥和污水通过水管道先排入到接收池内,虽然活性污泥会发生沉积,但是水管道通入到接收池靠近底部处,因此能够对底部活性污泥进行搅动,实现了在接收池内,活性污泥再次与污水再次充分混合,有机质被分解彻底,而对于活性污泥的沉积回收在沉淀池内进行。
优选地,所述接收池的底部设置有气浮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浮机向接收池内鼓入氮气,促进对接收池底部的搅动,进一步提高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阻挡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网对活性污泥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如此,避免阻挡网上方的水浑浊,工作人员将阻挡网上方的水引入到后续处理设备中处理时趋于简单化。
优选地,所述阻挡网位于导水孔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宇纸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宇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47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装置
- 下一篇:IC厌氧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