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肠前腹膜十字切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6846.3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3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兴华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61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膜 切开 升降调节杆 直径调节板 切开装置 小肠 调节杆 固定圈 升降 十字切割 本实用新型 螺旋固定圈 牵拉力度 左右两侧 缝合处 十字形 中心夹 底片 缝合 滑口 切槽 穿过 灵活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肠前腹膜十字切开装置,包括十字切开主体,在十字切开主体下侧设有切口直径调节板,切口直径调节板上设有十字直径切槽,切口直径调节板左右两侧设有直径升降固定圈,直径升降固定圈上设有调节杆滑口,调节杆滑口内设有直径升降调节杆,升降调节杆穿过十字切开主体上的调节杆口,升降调节杆下侧设有支撑底片,升降调节杆上侧设有限度球,直径升降固定圈上侧设有螺旋固定圈,十字切开主体上设有十字切割槽,十字切割槽中部设有中心夹口。该小肠前腹膜十字切开装置使用灵活便捷,能够快速的进行放置和调整,能够规范的对腹膜进行标准的十字形切开,便于后续手术的进行,且进行缝合时各处牵拉力度相同,有利于缝合处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化内科切口装置,特别是涉及小肠前腹膜十字切开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内科的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同,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连接,是消化内科中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当小肠出现严重破损、患者情况差、不允许做较复杂的手术操作,或是远端肠襻有病变需要旷置时,就需要进行小肠造口,在进行小肠造口时需要对小肠前侧的腹膜进行十字形切口,便于小肠的造口手术,但常用的十字形切口方法是手持手术刀进行手动操作,这种方式对于切口的标准性较低,影响到正常的小肠造口后续手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小肠前腹膜十字切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该装置能够标准的对腹膜进行十字形切口,保证小肠造口的手续手术流畅顺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十字切开主体,在十字切开主体下侧设有切口直径调节板,切口直径调节板上设有十字直径切槽,切口直径调节板左右两侧设有直径升降固定圈,直径升降固定圈上设有调节杆滑口,调节杆滑口内设有直径升降调节杆,升降调节杆穿过十字切开主体上的调节杆口,升降调节杆下侧设有支撑底片,升降调节杆上侧设有限度球,直径升降固定圈上侧设有螺旋固定圈,十字切开主体上设有十字切割槽,十字切割槽中部设有中心夹口,中心夹口外侧设有十字切割扣罩,十字切割扣罩设有四组,分别分布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向,十字切割扣罩上设有提拉切割槽,提拉切割槽内设有提拉切割固定片,十字切割扣罩上设有切割刀片,提拉切割固定片之间通过提拉线连接;
十字切开主体内设有切割滑动槽,切割滑动槽上设有咬合滚槽,咬合滚槽内设有切割刀片转轮,切割刀片转轮与切割刀片连接,切割刀片转轮中部内设有咬合转轴,咬合转轴上设有咬合齿,咬合转轴右侧设有切割刀片固定卡,切割滑动槽前侧设有咬合滑动槽,咬合滑动槽上设有咬合齿印,咬合滑动槽内设有咬合转轴固定圈,咬合转轴固定圈上设有咬合转轴固定套孔,咬合转轴固定套孔对咬合转轴进行固定,十字切割扣罩顶端设有碰撞缓冲片。
较佳地,所述十字直径切槽和十字切割槽的口径直径大于切割刀片厚度1毫米。
较佳地,所述通过旋转螺旋固定圈在直径升降调节杆上不同部位进行固定对十字切开主体进行高度托举调节。
较佳地,所述咬合齿与咬合齿印挤压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小肠前腹膜十字切开装置使用灵活便捷,能够快速的进行放置和调整,能够规范的对腹膜进行标准的十字形切开,便于后续手术的进行,且进行缝合时各处牵拉力度相同,有利于缝合处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切割滑动槽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兴华,未经陈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68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内手术用异物剪刀
- 下一篇:一种击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