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排污型沉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8249.4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2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松;陈紫鹃;严建林;黄科涛;方灿;姚汪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制水有限公司平水江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张媛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池 排水渠 沉淀系统 出水渠 阀门井 排泥管 排污型 暗渠 排水 污水处理技术 出水浊度 污泥处理 排泥槽 排泥阀 侧边 泥槽 排泥 组排 用水量 申请 连通 污水 应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排污型沉淀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出水渠、阀门井、排水渠和排水暗渠,沉淀池、沉淀池出水渠、阀门井、排水渠顺次设置,排水暗渠位于排水渠侧边,所述的沉淀池中设置若干组排泥槽,每个排泥槽对应设置一个排泥管,排泥管的另一端通过排泥阀连通至排水渠。将本申请应用于污水、污泥处理,具有清理彻底、出水浊度稳定、用水量低、排泥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排污型沉淀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水厂平流沉淀池采用虹吸式排泥机排泥,在实际运行中,沉淀池出水端淤泥堆积严重,以致沉淀池出水浊度难以控制,需定期进行整池排放后进行人工清理,这既增加了水厂的劳动力、自用水量,也给生产管理带来了不便。原因主要是排泥机的吸泥口位于排泥机的中央下部,即使排泥机轮子运行到沉淀池端部,吸泥口也无法到达沉淀池出水端约1.5米的区域内,该处即形成排泥“真空”地带,所以这处的淤泥无法排走。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沉淀池处理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清理彻底、出水浊度稳定、用水量低、排泥效率高的高效排污型沉淀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效排污型沉淀系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出水渠、阀门井、排水渠和排水暗渠,沉淀池、沉淀池出水渠、阀门井、排水渠顺次设置,排水暗渠位于排水渠侧边,所述的沉淀池中设置若干组排泥槽,每个排泥槽对应设置一个排泥管,排泥管的另一端通过排泥阀连通至排水渠。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排泥槽为锥形漏斗结构,更优选的,所述的排泥槽是由两个侧壁一、两个侧壁二顺此连接而成,且其上开口较其底部大,而侧壁一与侧壁二规格不同。排泥槽设置为锥形漏斗状结构,在污泥转送过程中,可借助于其自身重力实现污泥的自动沉积和排出,无需额外增加动力。
所述每个排泥管上分别设置有独立的闸阀,该闸阀位于阀门井中,用于分别控制各个排泥管以及对应排泥槽的工作状态。每个排泥槽单独设置排泥管,各自独立排泥,互补干扰,保证沉泥的浓度。
所述的排泥阀为角式排泥阀。
所述的阀门井和排水渠中分别设置有玻璃钢盖板。玻璃钢盖板的设置,方便了排水渠起到隔断与阻隔的作用,确保顺利排水。
所述的排泥管朝向排泥槽的一端设置入泥口,该入泥口为上大下小结构,以方便污泥的排出。
所述的排泥管中部设置软接头,以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管道运行安全。
所述的排泥管上设置有防水套管,该防水套管分别位于沉淀池、沉淀池出水渠与阀门井以及阀门井与排水渠之间,确保排泥管的工作稳定。
本申请在沉淀池的末端设置排泥槽,排污过程中,排泥槽特殊的结构且其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后,利用水流的作用将淤泥由上部集中向下部聚集输送至管道。排泥管管径200,中间设置软接头,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管道运行安全。出口设置手动闸阀和角式排泥阀,根据运行周期和积泥情况控制排泥周期与排放时间,从而彻底解决平流沉淀池出水端积泥问题,稳定沉淀池出水浊度,同时减少水厂自用水量,提高排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2为图1中I-I方向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中排泥槽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单个);
图4为图3中A-A方向视图;
图5为图3中B-B方向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中排泥槽的尺寸标注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制水有限公司平水江分公司,未经绍兴市制水有限公司平水江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8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铵母液贮槽酸焦油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再生混凝土污水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