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道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1145.9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7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锋;廖金娥;张团徽;钟海平;吴会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10;E03F5/22;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固定板 蓄水池 收集利用系统 抽水装置 混凝土层 透水路面 大孔 拼合 抽水 翻滚 沉淀 抽出 雨水 技术方案要点 水平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 蓄水池侧壁 驱动 连接杆 内固定 驱动件 通水孔 透水层 蓄水渠 滑出 透水 连通 阻隔 基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道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解决了蓄水渠底部的沉淀会随着水流翻滚并被抽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透水路面结构、蓄水池和抽水装置,透水路面结构包括装饰透水层、大孔混凝土层和非透水的基层,蓄水池侧壁和大孔混凝土层内均设有连通的通水孔,蓄水池内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固定板内水平滑动连接有挡板,若干挡板之间设有使挡板连为一体的连接杆,挡板上设有驱动挡板与相邻固定板拼合的驱动件;当需要进行抽水时,可驱动挡板沿着固定板向外滑出并与相邻固定板拼合,对蓄水池底部的沉淀起到阻隔作用,达到了当抽水装置进行抽水时,蓄水池底部的沉淀物不会随着水流翻滚而被抽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道路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道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绿道是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它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
如公开号为CN20603423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绿道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包括透水路面结构、导水管和蓄水渠。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装饰性透水面层、大孔透水混凝土基层、级配砂滤层和素土基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雨水通过导水管流入到蓄水渠内后,雨水会砸蓄水渠内静置,蓄水渠内水中的颗粒会沉淀在底部,蓄水渠内的水常需要利用抽水装置将蓄水渠内的水抽出对绿道上的植被进行灌溉,当抽水装置抽水时,存在蓄水渠底部的沉淀会随着水流翻滚并被抽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道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具有蓄水渠底部的沉淀物不会在抽水时随着水流翻滚被抽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道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包括透水路面结构、蓄水池和抽水装置,所述透水路面结构包括装饰透水层、大孔混凝土层和非透水的基层,所述蓄水池侧壁和大孔混凝土层内均设有连通的通水孔,所述蓄水池内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水平滑动连接有挡板,若干所述挡板之间设有使挡板连为一体的连接杆,所述挡板上设有驱动挡板与相邻固定板拼合的驱动件,所述抽水装置的进水端位于固定板上方。
通过这样的设置,雨水通过透水路面结构进入到蓄水池内,雨水在蓄水池内静置并使泥土或颗粒沉淀,当需要利用抽水装置进行抽水时,可利用驱动件驱动挡板沿着固定板向外滑出并与相邻固定板拼合,对蓄水池底部的沉淀起到阻隔作用,达到了当抽水装置进行抽水时,蓄水池底部的沉淀物不会随着水流翻滚而被抽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表面为弧形状。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减少雨水在沉淀的过程中泥土或者颗粒在固定板上方停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板上设有凸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凹槽。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挡板和固定板连接处更加紧密,提高阻隔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蓄水池侧壁水平滑动连接有用于遮挡通水孔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防止在进行抽水时携带泥土或颗粒的水流入到固定板上方的水层,造成上层水层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蓄水池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固定板下方,所述排污口处设有水阀。
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固定板上方的水被抽走后,打开水阀可排去位于蓄水池底部含有沉淀物的污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蓄水池侧壁上设有排水口。
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蓄水池内存水量较大时,雨水可通过排水口向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层的上部和大孔混凝土层的底部为向通水孔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1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城市车行道透水路面
- 下一篇:路面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