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黄磷尾气低氮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3042.6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8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杜强;唐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晟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L9/00;F23D14/46;F23D14/2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王维 |
地址: |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磷 尾气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磷尾气低氮燃烧器,涉及尾气处理领域,该装置包括壳体、尾气进气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空气进气管以及与空气导向管数量相同的进气口,壳体呈圆柱状,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燃烧端;尾气进气管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尾气进气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燃烧端,另一端位于进气端并向壳体外伸出;空气进气管包括依次在所述尾气进气管上层叠套设的多个空气导向管;进气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且每个进气口均连接一空气导向管,空气导向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空气导向管,另一端位于所述燃烧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黄磷尾气的分级燃烧,有效避免一次燃烬尾气产生热力型的氮氧化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磷尾气低氮燃烧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黄磷生产大国,国内有上百家黄磷生产厂,总产量居世界首位,黄磷在冶炼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大量有毒气体,产生的黄磷尾气成分复杂,导致净化难度大。
针对以上特性,大多数黄磷生产厂商均采用直接常规燃烧的方式对黄磷尾气进行回收处理利用,但黄磷尾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燃烧的过程中氧化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严重不符合国家环保部门规定的尾气处理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磷尾气低氮燃烧器,有效避免一次燃烬尾气产生热力型的氮氧化物。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圆柱状,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燃烧端;
尾气进气管,所述尾气进气管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尾气进气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燃烧端,另一端位于进气端并向壳体外伸出;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空气进气管,所述空气进气管包括依次在所述尾气进气管上层叠套设的多个空气导向管;
与空气导向管数量相同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且每个进气口均连接一空气导向管,所述空气导向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空气导向管,另一端位于所述燃烧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导向管为3根,分别为第一空气导向管、第二空气导向管和第三空气导向管,所述第一空气导向管套设于所述尾气进气管上,所述第二空气导向管套设于所述第一空气导向管上,所述第三空气导向管套设于所述第二空气导向管上,且所述尾气进气管、第一空气导向管、第二空气导向管和第三空气导向管间呈叠套结构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空气导向管和第三空气导向管内均设有用于形成旋转风的轴向配风器,且所述第一空气导向管内的轴向配风器靠近所述燃烧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空气导向管内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设有用于形成旋转风的旋流叶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尾气进气管的侧壁上连接有多根伸向所述燃烧端的支管,所述支管位于所述第二空气导向管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气口为3个,分别为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第一空气导向管,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第二空气导向管,所述第三进气口连接第三空气导向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进气口内均设有用于调节进气量大小的旋转式入口挡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导入尾气燃烧所产生烟气的烟气进气口,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燃烧端的一端设有烟气进气管,所述烟气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烟气进气口相连,另一端伸向所述燃烧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烟气进气口内设有用于调节进气量大小的旋转式入口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晟捷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东晟捷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3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式挤压穿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