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最小死区的闭合式三维沟槽硅探测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1453583.9 申请日: 2017-11-03
公开(公告)号: CN207474475U 公开(公告)日: 2018-06-08
发明(设计)人: 李正;刘晓洁 申请(专利权)人: 湘潭大学
主分类号: H01L31/0224 分类号: H01L31/0224;H01L31/09
代理公司: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代理人: 宁星耀
地址: 411105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环电极 四棱 电极 边环 中央电极 空心柱 死区 探测器 四分之一圆弧 本实用新型 闭合式 沟槽硅 三维 中心轴线 综合性能 内嵌套 实体区 围合成 刻蚀 平齐 填充 贯穿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最小死区的闭合式三维沟槽硅探测器,包括贯穿刻蚀的空心四棱环电极和中央电极空心柱,中央电极空心柱设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内部,中央电极空心柱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中心轴线相同,空心四棱环电极内嵌套有八边环电极,八边环电极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四个直角相对应的边为四分之一圆弧环,八边环电极的四分之一圆弧环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对应直角围合成死区,八边环电极的底部与空心四棱环电极平齐,八边环电极的顶部低于空心四棱环电极,空心四棱环电极、八边环电极与中央电极空心柱之间的区域为P型或N型硅填充实体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死区面积大,影响探测器综合性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能物理、天体物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最小死区的闭合式三维沟槽硅探测器。

背景技术

探测器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天体物理、航空航天、军事、医学等技术领域,在高能物理及天体物理应用中,探测器处于强辐照条件下,因此对探测器本身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抗辐照能力,且漏电流以及全耗尽电压不能太大,对于其体积的大小也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一,在其正负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并不均匀,且电场线多是曲线,不是最短的直线,而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沿着电场方向的,进而导致电子的漂移距离增加,随着电子漂移距离的增加,辐射产生的缺陷能级对电子的影响越大,导致电信号的衰减;其二,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在进行电极刻蚀时不能完全的贯穿整个硅体,使得探测器有一部分不能刻蚀,称该部分为“死区”,“死区”部分的电场较弱,电荷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探测器的性能;而且“死区”部分在单个探测器中占据10%-30%,如果是做成列阵,则会占据更大的比例。其三,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只能是在单面进行刻蚀。最后,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在工作时,粒子也只能是单面入射。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最小死区的闭合式三维沟槽硅探测器,双面刻蚀,死区小,正负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均匀,且电场线为直线,降低电信号的衰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死区面积大,影响探测器综合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最小死区的闭合式三维沟槽硅探测器,包括贯穿刻蚀的空心四棱环电极和中央电极空心柱,中央电极空心柱设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内部,中央电极空心柱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中心轴线相同,空心四棱环电极内嵌套有八边环电极,八边环电极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四个直角相对应的边为四分之一圆弧环,八边环电极的四分之一圆弧环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对应直角围合成死区,八边环电极的底部与空心四棱环电极平齐,八边环电极的顶部低于空心四棱环电极,空心四棱环电极、八边环电极与中央电极空心柱之间的区域为P型或N型硅填充实体区,空心四棱环电极、八边环电极、中央电极空心柱的上表面设有电极接触层,中央电极空心柱接负极,空心四棱环电极、八边环电极均接正极,空心四棱环电极、八边环电极、中央电极空心柱的底面设置有二氧化硅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进一步的,所述八边环电极的四分之一圆弧环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对应直角之间的距离为10μm。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四棱环电极、八边环电极的宽度均为13μm。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四棱环电极、八边环电极为重掺杂n+或p+型硅。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电极空心柱为重掺杂p+或n+型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探测器优化了结构类型,空心四棱环电极、中央电极空心柱完全贯穿了整个硅体,空心四棱环电极内嵌套有八边环电极,八边环电极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四个直角相对应的边为四分之一圆弧环,八边环电极的四分之一圆弧环与空心四棱环电极的对应直角围合成死区,在满足工艺参数的前提下极大地减小了死区面积,提升了探测器的综合性能,有效的从工艺结构上避免了弱电场的问题;空心四棱环电极和中央电极空心柱均为贯穿刻蚀,能够从上下两面进行双面刻蚀,工作时,粒子能够双面入射,使得探测器反应更为灵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35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