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油流量测量短节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5801.2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7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琴;陈波;黄志强;汤海平;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出液 椭圆齿轮流量计 液体流量 原油流量 准确测量 三通管 测量 椭圆齿轮流量 出液体流量 测量原理 初步分离 单独测量 密度差异 重力分离 重力作用 短节 后弯 两相 气液 前弯 计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油流量测量短节,包括椭圆齿轮流量计、前弯管、前三通管、U形弯管、后三通管、后弯管。该装置是利用采出液中气液两相的密度差异,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气液的初步分离,液体从装置下部流经椭圆齿轮流量计时,椭圆齿轮流量计可准确测量出液体流量,从而实现采出液中液体流量的准确测量。装置的主要特点是利用重力分离的原理,进行采出液中液体流量的单独测量,避免了采出液中气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原理简单,结果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油工程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原油流量测量短节。
背景技术
在高含气油气藏开采过程中,采出液常为气液混合物,使用常规流量计只能测量采出液的总流量,不能测量出采出液中液体流量。而准确测量采出液液体流量对于制定采油方案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科学采油来说,准确测量出采出液液体流量,可以推算出泵充满度,进而调节泵冲次,提高采油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采油工程中,采出液为气液混合物时,现有流量计无法准确测量液体流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油流量测量短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装置包括椭圆齿轮流量计、前弯管、前三通管、U形弯管、后三通管、后弯管。前弯管、椭圆齿轮流量计和后弯管安装在装置下部,U型弯管安装在装置上部。测量时,椭圆齿轮流量计在压差作用下工作,椭圆齿轮流量计进液口压力高于出液口压力,因此,前三通管内压力高于后三通管内压力,U型弯管靠近前三通管处液面高于后三通管处液面。混合液从前三通管进入装置后,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从装置下部经椭圆齿轮流量计流出,椭圆齿轮流量计测量出液体流量,气体从装置上部经U型弯管流出。U型弯管内存在一定的压力,压力大小接近后三通管内压力大小。气体不断进入U型弯管内,U型弯管内压力升高,当压力大于后三通管内压力时,U型弯管内气体从后三通管排出。
与已有测量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混合液进行初步的气液分离,能准确测量出采出液中液体流量。
2、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油流量测量短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椭圆齿轮流量计、2.前弯管、3.前三通管、4.U型弯管、5.后三通管、6.后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油流量测量短节包括椭圆齿轮流量计(1)、前弯管(2)、前三通管(3)、U形弯管(4)、后三通管(5)、后弯管(6)。
装置下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前三通管3、前弯管2、椭圆齿轮流量计1、后弯管6、后三通管5;装置上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前三通管3、U型弯管4、后三通管5。使用该装置时,装置水平安装,保证椭圆齿轮流量计1在下,U型弯管4在上。
前三通管3和U型弯管4之间、前三通管3和前弯管2之间、U型弯管4和后三通管5之间、前弯管2和椭圆齿轮流量计1之间、椭圆齿轮流量计1和后弯管6之间、后弯管6和后三通管5之间,均采用法兰盘连接,法兰盘之间安装密封圈以保证装置的密封性。
测量时,椭圆齿轮流量计1在压差作用下工作,椭圆齿轮流量计1进液口压力高于出液口压力,因此,前三通管2内压力高于后三通管5内压力,U型弯管4靠近前三通管3处液面高于后三通管5处液面。混合液从前三通管3进入装置后,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从装置下部经椭圆齿轮流量计1流出,椭圆齿轮流量计1测量出液体流量,气体从装置上部经U型弯管4流出。U型弯管4内存在一定的压力,压力大小接近后三通管5内压力大小。气体不断进入U型弯管4内,U型弯管4内压力升高,当压力大于后三通管5内压力时,U型弯管4内气体从后三通管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5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