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极耳用折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7998.3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4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曹建;陈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 电池 送料机构 折叠 本实用新型 折叠夹 锂离子电池 动力机构 折叠机构 折叠装置 下模 不均匀性 控制终端 下模固定 差异性 折叠的 电芯 对极 放入 运输 指令 伸出 劳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锂离子电池极耳用折叠装置,包括机架、送料机构、折叠机构、动力机构和控制终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将极耳预先插入电池,使极耳一端与电芯相连,极耳的另一端伸出电池,再将插了极耳的电池放入送料机构上的下模中,通过下模固定电池,动力机构能够带动送料机构沿水平方向进行运动,将电池不断向前运输,待电池运动到折叠机构下方时,折叠夹爪恰好位于下模及电池上方正相对的位置,折叠夹爪按照指令对极耳进行折叠,待极耳折叠完成,折叠夹爪收回,送料机构将电池继续向前运输,将完成极耳折叠的电池送往下一步生产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整个极耳的输送与折叠过程自动进行,大大节省了人力劳动,且避免了人工折叠极耳的不均匀性、差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锂离子电池极耳用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无污染等优良特性,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电子通讯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极耳是从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引出,连接用电器与电池之间能量传递的唯一桥梁,而对于不同的电池,电芯与极耳的配合、电池的封装结构不同,极耳往往需要根据电池的形状要求进行折叠。现有技术中极耳的折叠往往是通过手工进行折叠,自动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折叠出的极耳不够均匀,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一致性和充放电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用折叠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锂离子电池极耳用折叠装置,包括机架,
送料机构,设于机架上,送料机构上设有多个工位,工位上设有下模,下模与锂离子电池相配合,下模配置为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固定,
折叠机构,设于送料机构的上方,折叠机构上设有折叠夹爪,折叠夹爪与下模相对应,折叠夹爪配置为对锂离子电池上的极耳进行折叠,
动力机构,与送料机构和折叠机构传动连接,
控制终端,与动力机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极耳预先插入电池,使极耳一端与电芯相连,极耳的另一端伸出电池,再将插了极耳的电池放入送料机构上的下模中,通过下模固定电池,动力机构能够带动送料机构沿水平方向进行运动,将电池不断向前运输,待电池运动到折叠机构下方时,折叠夹爪恰好位于下模及电池上方正相对的位置,折叠夹爪按照指令对极耳进行折叠,待极耳折叠完成,折叠夹爪收回,送料机构将电池继续向前运输,将完成极耳折叠的电池送往下一步生产线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简单容易操作,整个极耳的输送与折叠过程自动进行,大大节省了人力劳动,且避免了人工折叠极耳的不均匀性、差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送料机构还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送料带,主动轮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送料带传动相连,工位设于送料带的表面。其有益效果是,通过主动轮、从动轮与送料带的传动配合,将工位上的电池不断向前运输,整个送料带一周可均匀设置有工位,循环送料,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同步轮和同步带,同步轮与主动轮传动连接,同步带与同步轮传动相连,折叠夹爪设于同步带的表面。其有益效果是,折叠夹爪可为多个,均匀设于同步带的表面,且相邻折叠夹爪之间的距离与送料机构上电池的分布相对应,主动轮带动同步轮同步转动,保证折叠夹爪与电池运动的一致性,折叠夹爪对极耳折叠后,并不会马上离开极耳,而是同步向前继续运动一段时间,继续保持极耳的折叠状态,防止折叠夹爪离开后,折叠后的极耳因为材料的记忆效应而反弹,从而保证对极耳的折叠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7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连接端口极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