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1001.1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周会林;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6 | 代理人: | 张骥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热 探头 红外温度传感器 穴位 壳体 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 温度检测仪 测量窗口 测量 恒定 采集数据 测量过程 测量距离 测量通道 头部活动 一端连接 内端面 内固定 复位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包括壳体,壳体的头部活动设置有绝热探头,绝热探头伸出壳体的头部;绝热探头内固定设置有红外温度传感器,绝热探头开设有测量通道作为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窗口,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绝热探头的测量窗口采集数据;绝热探头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内端面;复位弹簧用于绝热探头的复位。本实用新型将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内置于绝热探头,测量时使绝热探头接触待测穴位,则测量过程中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穴位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恒定,从而解决了测量距离对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临床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一般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
据研究,穴位的温度与非穴位的温度之间有一定差异,而当人体出现疾病,相应穴位的温度值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监控穴位的温度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在无创情况下获得客观、定量的数据,从而直接地反映出中医学“寒热”的概念,以实现对疾病的预防或诊断。
但是,如何准确地测量穴位的温度,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穴位温度的测量是对穴位所在的体表温度进行测量,穴位所在的面积较小,而穴位的温度与周围皮肤的温度差仅0.5~1℃,而当人体出现疾病后,相应穴位的温度变化也仅在0.5℃左右,这就要求测量精度达到0.01℃。
目前最先进的体温测量方法是耳温测量法,其测量原理是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技术,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测量时长短,一般1~2秒内即可完成,使用非常方便,但缺点是会受环境温度、光强以及距离等影响,测量精度只能达到0.1℃,因此无法用于测量穴位的温度。
中医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应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是自西医进入中国以后,人们开始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对中医进行质疑,甚至使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诊断结果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如何使中医的诊断指标更为客观并具备诊断参考价值,是现代中医发展的突破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它可以精确地测量穴位温度,为医生提供定量的原始数据,从而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壳体1,壳体1的头部活动设置有绝热探头7,绝热探头7伸出壳体1的头部;绝热探头7内固定设置有红外温度传感器6,绝热探头7开设有测量通道作为红外温度传感器6的测量窗口,红外温度传感器6能够通过绝热探头7的测量窗口采集数据;绝热探头7连接复位弹簧9的一端,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连接壳体1的内端面;复位弹簧9用于绝热探头7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内置于绝热探头,测量时使绝热探头接触待测穴位,则测量过程中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穴位之间的距离(即测量距离)能够保持恒定,从而解决了测量距离对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10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穴位温度检测仪
- 下一篇:用于采集脉象数据的触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