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给水抗震用聚乙烯管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1061.3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8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海;刘兆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登清水海远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F16L5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3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给水 抗震 聚乙烯 管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给水抗震用聚乙烯管材,包括外管、防震弹簧、内管、限位凹槽、限位凸块和抗氧化溶液,所述外管内侧开设限位凹槽,所述外管下方安装有弹簧,所述内管外侧开设有限位凸块,所述内管左部上端开设有固定螺纹,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外管,能更好保护内管的给水工作;设置了限位凸块和限位凹槽,保证内外管的相对位置,避免不必要的相对滑动;设置了弹簧和抗氧化溶液,减少震动对内管的损坏;设置了外管加强筋和内管加强筋,有效的提升外管和内管强度;设置了固定凸块,有效连接镀锌钢层和第一橡胶树脂层,增加物理结构连接,减少因粘结剂失效后的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给水抗震用聚乙烯管材。
背景技术
聚乙烯材料有着强度高、耐腐蚀、无毒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给水管制造领域。因为聚乙烯不会生锈的缘故,导致聚乙烯管材使代替普通铁制管材的理想管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聚乙烯管材多数结构简单,没有防震的功效,高强度震动容易导致给水管损坏,同时现有的聚乙烯管材被硬物撞击后容易破损,影响供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水抗震用聚乙烯管材,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场上的聚乙烯管材多数结构简单,没有防震的功效,高强度震动容易导致给水管损坏,同时现有的聚乙烯管材被硬物撞击后容易破损,影响供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水抗震用聚乙烯管材,包括外管、镀锌钢层、固定凸块、外管加强筋、安装孔、第一橡胶树脂层、连接凹槽、防震弹簧、内管、第二橡胶树脂层、密封垫圈、内管加强筋、聚丙烯层、聚乙烯层、橡胶垫圈、连接环、连接螺纹、固定螺纹、限位凹槽、限位凸块和抗氧化溶液,所述外管上部设置有镀锌钢层,所述镀锌钢层底端开设有固定凸块,所述镀锌钢层下方设置有外管加强筋,所述外管加强筋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外管加强筋下方设置有第一橡胶树脂层,所述第一橡胶树脂层上方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外管内侧开设限位凹槽,所述外管下方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右侧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弹簧下方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外侧开设有限位凸块,所述内管左部上端开设有固定螺纹,所述内管上部设置有第二橡胶树脂层,所述第二橡胶树脂层下方设置有内管加强筋,所述内管加强筋下方设置有聚丙烯层,所述聚丙烯层下方设置有聚乙烯层,所述外管左侧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左侧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侧开设有连接螺纹。
优选的,所述固定凸块的外边缘和连接凹槽的内边缘相契合,所述固定凸块形状为倒梯形。
优选的,所述外管内壁和内管外壁形成空间内填充有抗氧化溶液。
优选的,所述连接螺纹和固定螺纹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外管加强筋和内管加强筋材质为碳纤维,所述内管加强筋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外管,能更好保护内管的给水工作;设置了限位凸块和限位凹槽,保证内外管的相对位置统一,避免不必要的相对滑动;设置了弹簧和抗氧化溶液,当受到剧烈震荡时,通过弹簧和抗氧化溶液的双重缓冲,减少对内管的损坏,提升内管的使用寿命;设置了外管加强筋和内管加强筋,有效的提升外管和内管强度,保证内管和外管不会因为强度不够而损坏;设置了连接环,通过内管外侧设置的连接螺纹连接;设置了镀锌钢层,有效保护外管的强度和防腐蚀性;设置了第一橡胶树脂层和第二橡胶树脂层,有效减少受到震动使外管传递到内管上的震动频率和震动强度;设置了聚丙烯层,提高了内管的韧性;设置了固定凸块,有效连接镀锌钢层和第一橡胶树脂层,增加物理结构连接,减少因粘结剂失效后的脱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登清水海远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永登清水海远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10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