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叶蚜虫捕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3607.9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4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裴洲洋;朱启法;马称心;薛琳;陈由鸿;江春;冉法芬;张业辉;徐跃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叶 支撑板 虫瓶 本实用新型 捕捉装置 支撑腿 色柱 蚜虫 诱虫 顶端开口 透明瓶体 逐渐变大 装置设置 锥台形 虫害 悬吊 悬挂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烟叶蚜虫捕捉装置,装置设置支撑腿和固定在支撑腿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方悬挂有诱虫色柱,所述支撑板下方悬吊有收虫瓶,所述诱虫色柱置于收虫瓶内,所述收虫瓶为顶端开口且向下逐渐变大的锥台形透明瓶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明显,工作时间长,能够避免烟叶收到虫害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烟叶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虫器领域。
背景技术
烟叶生长过程中,蚜虫会取食烟叶,从而影响烟叶生长及品质,目前灭杀蚜虫大都采用农药,这样会造成烟叶和土壤的污染,也有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然而蚜虫具有个体小,采集费事费力。采集方式往往是直接采集具有无翅蚜虫的叶片或植物残体,不能实现对蚜虫自动采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有效消灭蚜虫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烟叶蚜虫捕捉装置,装置设置支撑腿和固定在支撑腿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方悬挂有诱虫色柱,所述支撑板下方悬吊有收虫瓶,所述诱虫色柱置于收虫瓶内,所述收虫瓶为顶端开口且向下逐渐变大的锥台形透明瓶体。
所述收虫瓶的内壁光滑,外壁粗糙,所述收集瓶的开口处设有一圈向瓶内弯折的挡板。
所述诱虫色柱为黄色透明柱。
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开口朝上的集光罩,所述集光罩的焦点处设有开口朝下的反光碗,所述诱虫色柱与导光杆一端连接,所述导光杆的另一端位于反光碗的焦点处。
所述集光罩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引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在白天和夜晚均能有效的消灭蚜虫,效果明显,工作时间长,能够避免烟叶收到虫害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烟叶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烟叶蚜虫捕捉装置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支撑腿;2、支撑板;3、收虫瓶;4、黄色透光柱;5、集光罩;6、反光碗;7、导光杆;8、引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装置设有支撑腿1和支撑板2,支撑腿1的数量一般设置3-5个,支撑板2固定在支撑腿1的顶部,支撑板2下方悬挂有诱虫色柱,支撑板2下方悬吊有收虫瓶3,诱虫色柱置于收虫瓶3内,收虫瓶3为顶端开口且向下逐渐变大的锥台形透明瓶体,可以采用玻璃、塑料等材质制作,收虫瓶3的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外壁粗糙方便虫子顺着外壁爬到开口处,并掉落到收虫瓶3内,内壁光滑可以避免虫子顺着内壁爬出,并且收集瓶的开口处设有一圈向瓶内弯折的挡板,进一步保证蚜虫一旦进入收虫瓶3内,则仅有极小可能会飞出去。
诱虫色柱为黄色透明柱,支撑板2顶部设有开口朝上的集光罩5述集光罩5的焦点处设有开口朝下的反光碗6,诱虫色柱与导光杆7一端连接,导光杆7的另一端位于反光碗6的焦点处,这样集光罩5将光线聚集到反光碗6内,反光碗6再将光线聚焦到导光杆7上,则导光杆7使其末端的黄色透光柱4发光,从而增加白天的诱导效果。为避免雨水聚焦,在集光罩5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引水管8,引水管8将雨水引导到收虫瓶3外。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36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业用病虫害防治箱
- 下一篇:一种农业用捕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