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坯吸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4205.0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0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标;张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州恒辉陶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李立娟 |
地址: | 514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取装置 陶坯 吸管 本实用新型 洗耳球 底端 吸球 下端套 刮伤 吸孔 取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坯吸取装置,所述吸取装置包括洗耳球,所述洗耳球的下端套接有吸管,所述吸管的底端连接有吸球,所述吸球的底端设有吸孔。本实用新型的陶坯吸取装置简单易操作,可以避免陶坯放置和取出时造成的刮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一种陶坯吸取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陶瓷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和彩绘。在烧窑工艺中,需要将陶坯放入模具中进行焙烧,以防止陶坯与窑火直接接触;在彩绘工艺中,需要将彩绘后的陶坯放入模具中进行烘烤。
目前是通过人工将陶坯放置在模具中,之后再从模具中取出陶坯。然而,陶坯在模具中的放置和取出比较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对陶坯造成刮伤。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简单易操作的陶坯吸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简单易操作的陶坯吸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陶坯吸取装置,包括洗耳球,所述洗耳球的下端套接有吸管,所述吸管的底端连接有吸球,所述吸球的底端设有吸孔。挤压洗耳球,使吸管和吸球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将吸球放入陶坯中,再松开洗耳球,吸球会吸住陶坯;再挤压洗耳球,陶坯由于重力作用会与吸球分开;这样,人工可以将陶坯放置在模具中或将陶坯从模具中取出,操作过程简单,不会对陶坯造成刮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管与所述吸球为可拆卸连接。员工可以根据陶坯的大小、形状将吸管与不同大小、形状的吸球进行组装,可以吸取不同大小、形状的陶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吸管的底端插入所述吸球中并进行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管的上端设有凹陷的握持部,凹陷的握持部可以便于员工握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洗耳球与所述吸管的连接处设有扎带,扎带将洗耳球与吸管进行牢固捆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洗耳球与所述吸管的连接处缠绕有玻纤布胶带。玻纤布胶带具有粘性强和抗老化等特点,可以确保洗耳球与吸管的连接处气密性良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吸管与所述吸球的连接处缠绕有玻纤布胶带。玻纤布胶带具有粘性强和抗老化等特点,可以确保吸管与吸球的连接处气密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坯吸取装置,吸取装置包括洗耳球,洗耳球的下端套接有吸管,吸管的底端连接有吸球,吸球的底端设有吸孔,该吸取装置能吸取陶坯,避免对陶坯造成刮伤;吸管与吸球为可拆卸连接,员工可以根据陶坯的大小、形状进行吸管与吸球的组装,可以吸取不同大小、形状的陶坯;玻纤布胶带具有粘性强和抗老化等特点,可以确保洗耳球与吸管的连接处以及吸管与吸球的连接处气密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陶坯吸取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陶坯吸取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1、洗耳球,2、扎带,3、吸管,31、握持部,4、吸球,41、吸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州恒辉陶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梅州恒辉陶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4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料颗粒自动吸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铜粉送料机构及其感应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