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絮凝反应沉淀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4567.X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8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彭绍汉;彭绍伟;田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利迪现代水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反应 出水口 壳体 进水口 沉淀分离器 导流挡板 底端 底板 本实用新型 反应沉淀 高效絮凝 上端开口 絮凝沉淀 倒置 横向板 内侧孔 排污口 竖向板 水进口 侧壁 下端 雨水 体内 污水 侧面 延伸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絮凝反应沉淀分离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不同的侧面上,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锥形絮凝反应斗,所述进水口与锥形絮凝反应斗的底端水进口相连,所述锥形絮凝反应斗的上端开口,所述出水口的内侧孔口前方设置有导流挡板,所述导流挡板为倒置的L形板,通过其横向板端部固定在出水口的上方的侧壁上,竖向板的下端延伸到出水口下方,且与壳体的底板之间有距离。絮凝沉淀效果好,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适合小型化的雨水、中水、污水的高效絮凝反应沉淀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反应沉淀分离器,适用于雨水、中水、污水的高效絮凝反应沉淀。
背景技术
目前,雨水、中水、污水的絮凝反应和沉淀包括絮凝池和沉淀池,将水加入絮凝池中,并在絮凝池中投入絮凝剂,水和絮凝剂在絮凝池中反应后流到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沉淀分离。絮凝池和沉淀池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絮凝反应沉淀分离器,使用灵活,占地面积小,成本低,絮凝反应沉淀分离效果好。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絮凝反应沉淀分离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不同的侧面上,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锥形絮凝反应斗,所述进水口与锥形絮凝反应斗的底端水进口相连,所述锥形絮凝反应斗的上端开口,所述出水口的内侧孔口前方设置有导流挡板,所述导流挡板为倒置的L形板,通过其横向板端部固定在出水口的上方的侧壁上,竖向板的下端延伸到出水口下方,且与壳体的底板之间有距离。
采用上述方案,加有絮凝剂的原水从进水口流入到锥形絮凝反应斗中,水体中的细微有机物、悬浮物等在锥形絮凝反应斗内快速絮凝抱团成大粒径形态,然后从锥形絮凝反应斗的上端溢流出来,流入壳体内的底部,在底部沉淀沉积,清水则从导流挡板的下端与出水口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到出水口排出。定期打开排污口排出污泥便可。
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自动控制阀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定期打开排污。
上述方案中: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位于相对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锥形絮凝反应斗的上端口的高度高于导流挡板的顶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通过焊接在外壁上的支腿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絮凝反应沉淀分离器,絮凝沉淀效果好,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适合小型化的雨水、中水、污水的高效絮凝反应沉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絮凝反应沉淀分离器由壳体1、排污口2、进水口3、出水口4、锥形絮凝反应斗5、导流挡板6、自动控制阀门7、盖子8、支腿9组成。
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盖子8,方便检修。壳体1通过焊接在外壁上的支腿9支撑。在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2,排污口2上设置有自动控制阀门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利迪现代水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利迪现代水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4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