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5428.9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4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仲光昇;汤正华;李铮;王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创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3/02;E01C3/04;E01C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管 积水 沥青层 开口 透水沥青路面 地表 向下渗透 流出 本实用新型 空心管内部 混凝土层 两端设置 路面表面 纵向设置 打底层 基石层 阶梯状 开口处 下开口 找平层 时长 下渗 堆积 应用 黄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及其应用,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黄土打底层基石层、找平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上纵向设置有若干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两端设置有开口,若干所述空心管朝下的开口位于不同水平线上。当路面表面有积水时,一部分的积水通过沥青层向下渗透,另一部分积水从空心管上部的开口处进入至空心管内部并从空心管的下开口处流出,由于空心管下部的开口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所以积水从空心管下部的开口流出时位于地表不同的深度处,在地表中呈阶梯状向下渗透,减少积水的下渗时长,避免积水全部堆积在地表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透水沥青路面是一种高空隙率,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新型环保、生态道路材料,因其具有可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和地下水过渡使用造成的城市地基下陷,防止汽车行驶溅水,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改善路面反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雨天行驶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车辆行驶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道路生态环保效益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的研究和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前透水沥青路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灰尘、路面杂物、污泥等会导致高孔隙率透水路面孔隙堵塞,严重影响透水路面的透水性能,透水路面的透水性又是显著降低;
2.透水沥青路面的高空隙率结构增加透水的同时也增加了沥青与太阳光的总接触面积,特别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沥青老化速度加快,进而路面过早出现松散,导致路面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3.透水沥青路面的高空隙率与路面强度的矛盾,相对的限制了空隙率的范围,限制了透水能力。
其中,以问题一更为严重,现如今市面上很多研究院、建筑商都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3671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海绵型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在上述专利所公开的结构中,上层为细粒式透水沥青制成,上层空隙率较小,从而阻止固体颗粒进入下部的透水结构层,从而保证透水路面对雨水的顺畅渗透;这种设计方式虽然有效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当路面表面积水较多时,易产生堆积在路面表面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其具有更好的透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黄土打底层基石层、找平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上纵向设置有若干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两端设置有开口,若干所述空心管朝下的开口位于不同水平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路面表面有积水时,一部分的积水通过沥青层向下渗透,另一部分积水从空心管上部的开口处进入至空心管内部并从空心管的下开口处流出,由于空心管下部的开口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所以积水从空心管下部的开口流出时位于地表不同的深度处,在地表中呈阶梯状向下渗透,减少积水的下渗时长,避免积水全部堆积在地表表面。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空心管具有不同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不同长度的空心管插入进地表中时,空心管上部的开口与地表齐平时,空心管下部的开口伸入进地表不同的深度处,当积水从空心管位于地表表面的开口进入并从下部的开口流出时,既可完成积水在地表中的阶梯状分布趋势。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空心管具有相同的长度,若干所述空心管位于不同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同长度的空心管向下插入进地表的不用深度处,仍可完成积水在其中的阶梯状分布趋势;这种等长度的空心管在生产和运输时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管为PVC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创路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创路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5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