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震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0355.2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3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尹文汉;吴洋洋;胡大柱;钱小华;徐海成;蔡鑫泉;宋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活动板 活动板 隔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 吊架 楼板 连接杆 支撑杆 隔震 滚珠 连接杆连接 安装方便 侧向支撑 地震输入 地震作用 滑动连接 减震耗能 连接节点 造价增加 滑动 减小 生产成本 损伤 滚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震吊架,包括多个支撑杆、连接杆和隔震装置,支撑杆的一端与楼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隔震装置连接,隔震装置通过连接杆与设备固定连接;隔震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滚珠,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通过连接杆连接,且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滚珠设于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并能够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滑动或滚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设备的吊架与楼板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从而减小地震输入给设备的力,降低了设备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且避免了增加侧向支撑导致的造价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耗能性价比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震吊架。
背景技术
我国是地震高发国家,地震给人们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几乎不可估计。为抵御地震对建筑结构产生破坏,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的革新性结构抗震技术之一,隔震技术为工程抗震减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研究方法,并在国内外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减震效果。隔震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房屋的某层柱顶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减弱结构地震反映的效果。目前国内外隔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平隔震上,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摩擦摆支座、滚动隔震装置等。
地震波造成所波及到的所有物体发生震颤,尤其建筑内具有支撑、悬挂、吊装状态的物体。所以除了对建筑进行隔震、减震外,对管道、桥架和风管等具有支撑、悬挂、吊装状态的设备进行隔震也十分必要。在一些地震多发的地区或一些震动强烈的机械上更需要进行减震措施,否则长时间、高频率的震动会使处于悬挂、吊装等状态的设备出现故障,且支架、吊架也会不堪重负,出现弯折、断裂、脱落等情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另一方面,化工、冶金、石油、发电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大型管道系统进行长距离输送,由于大型管道系统中常年需要对流体介质进行运输,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当管道承受到的重量过大与周围环境中发生碰撞时,非常容易发生损坏。尤其当管道中设有泵时,泵在工作时会带动管道同时产生震动,更加容易造成管道发生损坏,直接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在管道上加装管道减震装置,减轻管道受到的震动的影响,但现有技术中的管道减震装置普遍结构较复杂,且减震功能微弱。
而现有的抗震支架、吊架的形式大多只是将管道、桥架、风管等设备通过金属构件与结构固定,所有连接处均为刚性构件,只是进行了抗震处理,并未考虑对设备进行隔震处理,也没有考虑支架、吊架系统的减震措施。目前的抗震支架、吊架多采用硬抗的方式,但这会导致材料用量增加,且管道等设备的连接变得过刚,当发生震动时,过刚的连接方式无法有效的耗散震动力,造成管道等设备收到震动力的损伤,且支架、吊架也会受到震动力的影响而出现故障。还有的隔震吊架结构复杂,安装繁琐,只能减震耗能性价比低,增加了生产成本。
综上,市场亟需一种隔震吊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隔震装置结构较复杂、减震性能不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隔震吊架,通过将设备的吊架与楼板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从而减小地震输入给设备的力,降低了设备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且避免了增加侧向支撑导致的造价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耗能性价比较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震吊架,所述隔震吊架用于将设备与楼板悬挂连接,所述隔震吊架包括多个支撑杆、隔震装置和连接杆;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楼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隔震装置连接,所述隔震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设备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0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形手柄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上部锁定式弹簧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