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废气焚烧裂解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1293.7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8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李向阳;李露;陈千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真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02;F23G5/4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1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回收区 本实用新型 气体混合区 废气焚烧 气体电离 有机废气 等离子 焚烧区 裂解炉 预热区 炉体 连通 焚烧 大功率电源 等离子火焰 废气进气口 氧气进气口 高频高压 依次设置 喷嘴 换热管 排气管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废气焚烧裂解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气体混合区、气体预热区、气体焚烧区、气体电离区和余热回收区;所述气体混合区设置有废气进气口和氧气进气口;所述气体预热区和余热回收区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换热管;所述气体焚烧区设置有等离子火焰喷嘴;所述气体电离区设置有高频高压大功率电源,所述余热回收区设置有排气管,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有机废气的焚烧效率和焚烧效果,降低有机废气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焚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废气焚烧裂解炉。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而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有机废气,有机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碳烃化合物、苯及苯系物、酮类、醇类、醛类等有机化合物,其具有容易燃烧、容易爆炸、不溶解于水而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处理难度高等特点,如果将有机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但会污染环境,同时还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其危害极大,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氧化处理法以及中和处理法等,但是其只能处理一种或几种物质,在其处理后的尾气中仍然有大量的污染物存在;而如果针对每一种成分设置相应的处理装置则会导致处理设备复杂,生产成本增高,不利于处理设备的大面积推广。
公开号为CN10628775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于2017年1月4日公开了一种高温等离子焚烧废气的方法及设备,首先将废气源通入压缩机中,然后通入安装有高频高压大功率电源的焚烧腔中,经高频高压大功率电源聚能放电,得到高温等离子态气体,此时反应器的压力增高,高温等离子态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迅速被完全裂解,其中工业废气中的有机成分被裂解为基本粒子,工业废气中的无机物质还原为单体元素,实现废气的无污染排放。本发明实现了对废气的高效处理,强大的功率和专业的设计使工业废气瞬间成为具有3千多度的高温等离子体,有害物质清除率大于98%,符合国家指定排放标准。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温等离子焚烧废气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废气处理不彻底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废气焚烧裂解炉,本实用新型能使有机废气实现全面裂解焚烧,提高有机废气焚烧的燃尽率,避免有机废气焚烧的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等离子废气焚烧裂解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气体混合区、气体预热区、气体焚烧区、气体电离区和余热回收区;所述气体混合区设置有废气进气口和氧气进气口;所述气体预热区和余热回收区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换热管;所述气体焚烧区设置有等离子火焰喷嘴;所述气体电离区设置有高频高压大功率电源,所述余热回收区设置有排气管。
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环形气流通道,所述环形气流通道与废气进气口连通,所述环形气流通道上设置有切线出气口。
所述切线出气口共有3个,且均匀分布于环形气流通道上。
所述排气管内设置有过滤袋和排风机。
所述气体焚烧区的轴向截面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
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和补水管。
所述炉体由耐火材料的内壳和保温外壳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焚烧和等离子电离的方式对有机废气进行双重处理,使有机废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小迅速裂解为无害小分子,提高了有机废气的焚烧效率和处理效果,避免了有机废气大面积排放引起的污染问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环保排放压力。
2、本实用新型的炉体上设置有与废气进气口相通的环形气流通道,所述环形气流通道均匀分布有3个切线出气口,使氧气与有机废气充分混合,从而提高有机废气的燃烧率,避免大量有机废气未经燃烧就被排出炉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真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真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1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