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桥墩的多层缓冲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4849.8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6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曹素功;马如进;周晓宇;胡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E02B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墩 多层 缓冲防撞装置 薄壳层 合金铝 扇面形 粘结层 空腔 防撞装置 缓冲层 内隔板 内嵌 外围 本实用新型 冲击荷载 蜂窝材料 缓冲结构 局部接触 吸收冲击 靠内的 动能 薄壳 减小 两层 吸能 圆环 填充 变形 | ||
一种用于桥墩的多层缓冲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设置在桥墩外围,所述防撞装置包括粘结层和至少两层合金铝薄壳层内嵌典型圆环蜂窝材料构成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粘结层的外围,最靠内的合金铝薄壳层与粘结层之间通过内隔板连接形成多个扇面形空腔,相邻的合金铝薄壳层通过内隔板连接形成多个扇面形空腔;所述扇面形空腔内填充多胞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保护效果较好的用于桥墩的多层缓冲防撞装置,通过多层内嵌多胞材料薄壳缓冲结构变形吸能,吸收冲击体撞击动能,降低局部接触刚度,减小冲击荷载峰值,从而达到保护桥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桥墩的多层缓冲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桥墩作为桥梁结构的关键传力构件,在结构全寿命周期内可能遭遇多种意外和人为的撞击作用,包括车辆撞击,船舶撞击,落石撞击和浮冰撞击等。桥墩冲击破坏往往造成研究的桥梁结构整体损伤,使用性能严重下降,甚至造成结构局部倒塌或整体倒塌。意外冲击荷载具有短持时高峰值特征,通过墩柱截面设计提升抗冲击安全性往往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外包型缓冲装置是提升其抗冲击安全性的更高效方式。
目前已有桥墩防撞装置,可以按冲击体与防护结构接触撞击行为分为刚性防护结构和柔性防护结构,刚性防护结构通过在桥墩可能遭遇冲击体撞击路径上设置抗冲击能力更高的防护结构达到完全保护桥墩目的,而柔性防护结构则基于冲击荷载短时高峰值特征,通过防护结构降低接触局部刚度,达到延长接触时间降低撞击荷载峰值目的。刚性防护结构,由于设置空间限制和难于更换等缺陷,经济性存在一定劣势,而柔性防护结构以其轻质,防护效率好,可更换性好的优势而应用更为广泛。
现有柔性防护结构或以单层橡胶形成防撞垫层,或以昂贵的新型材料形成复杂的变形连接机构,单层橡胶防护效率有限,对于墩柱的保护效果并不好,而新型材料构建的变形机构防撞措施往往造价很高,虽然能够较好的达到变形吸能保护墩柱的目的,但昂贵的造价使得这些装置难以用于中小桥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桥墩防护方式的成本高、保护效果极不好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保护效果较好的用于桥墩的多层缓冲防撞装置,通过多层内嵌多胞材料薄壳缓冲结构变形吸能,吸收冲击体撞击动能,降低局部接触刚度,减小冲击荷载峰值,从而达到保护桥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桥墩的多层缓冲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设置在桥墩外围,所述防撞装置包括粘结层和至少两层合金铝薄壳层内嵌典型圆环蜂窝材料构成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粘结层的外围,最靠内的合金铝薄壳层与粘结层之间通过内隔板连接形成多个扇面形空腔,相邻的合金铝薄壳层通过内隔板连接形成多个扇面形空腔;所述扇面形空腔内填充多胞材料。
进一步,所述粘结层通过胶体与混凝土柱外壁粘结。
再进一步,所述多胞材料与内外壁合金铝薄壳层以及内隔板胶体粘结。
更进一步,所述缓冲层设有三层合金铝薄壳层。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层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本实用新型通过薄壳和多胞材料大变形吸能的基本原理,通过设置与桥墩周围的三层缓冲层吸能冲击冲击动能,降低冲击荷载峰值,同时有效减小桥墩冲击损伤和局部变形,并一定程度降低冲击加速度峰值,达到同时保护桥墩和车辆作为冲击体时驾驶人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防护结构可以沿桥墩高度分段组装,承受冲击荷载发生大变形后,可以仅对局部区域更换,方便安全并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防护结构通过改变多层缓冲垫层尺寸和内嵌多胞材料填充密度,可实现多种冲击荷载下桥墩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桥墩的多层缓冲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4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防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速铁路上方公路防撞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