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摇粒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5559.5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5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文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吉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33/00;B32B3/08;B32B9/00;B32B9/04;B32B27/32;B32B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丝 防静电层 涤纶布层 棉布层 摇粒绒层 防静电 基布层 摇粒绒 摇粒绒纺织品 本实用新型 抗静电性能 人体舒适度 胶水粘合 静电消除 胶水 静电 抗静电 粘合 穿设 涤纶 布料 洗涤 定性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静电摇粒绒,包括基布层和摇粒绒层,所述基布层与摇粒绒层之间设置有防静电层与涤纶布层,所述防静电层包括棉布层和均匀穿设于棉布层中的若干导电丝,所述防静电层与涤纶布层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导电丝能将布料上的静电消除,导电丝穿设在棉布层内能够保证导电丝不会脱落;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性性能,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因此通过胶水将涤纶布层与防静电层粘合,使得导电丝能固定在防静电层内,充分发挥导电丝的抗静电性能,让人在使用摇粒绒纺织品时不会接触到静电,达到了抗静电、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摇粒绒。
背景技术
摇粒绒是一种针织布料,多用于冬季御寒服装的制造。其制造技能非常复杂,通过编制、染色、拉毛、梳毛、剪毛、摇粒等多种加工技能。再者,摇粒绒也是一种不易掉毛、起球、疏松弹性好的一种布料。
中国专利公布号CN206011883U公开了一种复合摇粒绒面料,包括基布层,基布层两侧粘结有尼龙绒毛层和摇粒绒,尼龙绒毛层上设有竹纤维面料层,竹纤维面料层上设有PU膜,尼龙绒毛层和基布层中均混有抗菌剂。这种摇粒绒由于在其中混入了除菌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做出来的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抗菌功能。但由于在冬天时,很多摇粒绒做出来的纺织品与其它绒布一样,都容易产生静电,人在与这些纺织品接触时会碰到静电,给人体带来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摇粒绒,具有抗静电、提高人体舒适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静电摇粒绒,包括基布层和摇粒绒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与摇粒绒层之间设置有防静电层与涤纶布层,所述防静电层包括棉布层和均匀穿设于棉布层中的若干导电丝,所述防静电层与涤纶布层之间通过胶水粘合。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导电丝能将布料上的静电消除,导电丝穿设在棉布层内能够保证导电丝不会脱落;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性性能,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因此通过胶水将涤纶布层与防静电层粘合,使得导电丝能固定在防静电层内,充分发挥导电丝的抗静电性能,让人在使用摇粒绒纺织品时不会接触到静电,达到了抗静电、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涤纶布层位于摇粒绒层侧,所述基布层与防静电层之间设置有抗菌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摇粒绒布料长时间的使用,会在其上形成许多细菌,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通过设置的抗菌层,可以抑制细菌滋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细菌数量。
进一步,所述抗菌层包括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由竹炭纤维纺织而成。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竹炭纤维是取毛竹为原料,采用了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使得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然后再与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趋势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纺丝而制成的。这种独特的纤维结构设计,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能够提升抗菌层的抗菌效果。
进一步,所述竹炭纤维层外表面均匀附着有纳米银抗菌颗粒。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抗菌颗粒是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抑制细菌能力强,达到了抗菌极佳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涤纶布层与摇粒绒层之间设置有防水透气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防水透气层能够避免人在使用摇粒绒所制成的纺织品的时候被水打湿,且具有透气功能,提升人体的舒适感。
进一步,所述防水透气层为PTFE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吉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吉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5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