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6223.0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1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许庆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1 | 代理人: | 马静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壳体 凸肋 插头连接器 对接方式 前壳组件 本实用新型 上后壳 组装 超音波焊接 产品品质 接合结构 稳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前壳组件以及后壳体。后壳体对接于前壳组件,后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上后壳体具有第一凸肋及第一凹槽,下后壳体具有第二凸肋及第二凹槽,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相对接,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相对接,可以提升组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对接方式与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对接方式皆采用超音波焊接。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后壳体利用凸肋及凹槽的接合结构相互对接方式,让前壳组件可以稳固设置于后壳体中,提升了组装的机械强度,降低插头连接器损坏的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来与插座连接器电性导通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插头对接连接器和插座对接连接器一般用于线对线、板对线、板对板等的电性对接。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插头连接器中具有前壳体及后壳体,插头连接器的许多内部组件,分别设置在前壳体以及后壳体中以固定位置,并且由前壳体及后壳体提供保护的功能。已知插头连接器中的前壳体及后壳体均为金属,一种习知的作法是利用塑胶件将前壳体与于后壳体组装在一起。这样的组装方式除了有组装密合度不佳、组装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外,当插头连接器经过多次使用上的插拔后,可能导致前铁壳与后铁壳之间产生晃动,导致发生松脱的状况。当前铁壳与后铁壳松脱时,很容易会拉扯到插头连接器内部的电路板、缆线等组件,导致接触不良,甚至是短路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内部组件可以稳固组装得到良好保护的的插头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是用来连接至插座连接器,以与插座连接器电性导通。插头连接器包括前壳组件以及后壳体。后壳体对接于前壳组件,后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上后壳体具有第一凸肋及第一凹槽,下后壳体具有第二凸肋及第二凹槽,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相对接,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相对接,可以提升组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对接方式与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对接方式皆采用超音波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后壳体利用凸肋及凹槽的接合结构相互对接方式,甚至采用超音波焊接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让前壳组件可以稳固设置于后壳体中,提升了组装的机械强度,降低插头连接器损坏的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种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插头连接器 1 前壳组件 10
前壳体 11 绝缘本体 12
屏蔽模组 13 后壳体 20
上后壳体 21 下后壳体 22
第一凸肋 21a 第二凸肋 22a
第一凹槽 21b 第二凹槽 22b
电路板 30 导电端子 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62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